历经十周深入且充实的学习与实践,近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组织的“叙事医学赋能下的非暴力沟通培训营”线上结营仪式举行。此次结营仪式由护理部副主任乔娟主持,全院200余名学员和导师线上同步参加。
十周深耕: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
在为期十周的非暴力沟通培训营中,为确保学习有深度、实践有方向,培训营创新采用“科室自学+院级答疑+线下实践”的三维推进模式,层层递进夯实学习效果,让非暴力沟通理论从“弄懂”到“会用”。
在科室自学理论的基础上,培训营先后组织3场线上集中答疑活动,由专业导师针对学员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为巩固学习效果,训练营先后开展了2次线下实践交流活动,东西院区同步进行,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展示等互动形式,沉浸式打磨沟通技巧,让“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步法真正融入护理场景。
本次培训营也获得各临床科室的积极响应,西院肾病科、疼痛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儿科、急诊医学科、东院消化内科、西院消化内科、西院创伤骨科等科室充分发挥主动性,结合科室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线下实践活动,并进行全院展示。
多方分享: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力量
在结营仪式上,优秀学员代表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韩玉娥和东院神经内科副护士长王成花结合自身案例分享学习心得。她们表示,十周的学习让她们明白,非暴力沟通不是“话术模板”,而是“看见他人、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前遇到问题总想着‘怎么说服对方’,现在会先想‘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沟通反而更顺畅了。”这份从“解决事”到“关注人”的转变,正是非暴力沟通带给她们最珍贵的收获。
优秀培训科室代表、急诊医学科护士长马俊杰和儿科护士长许晓明结合科室实践分享了非暴力沟通学习的落地经验,同时分享了科室成员在学习后发生的积极变化。面对焦虑的家属,科室护理人员能理解她们的担忧,团队氛围更加融洽,医护患沟通更加顺畅,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导师团队代表李芹、崔丽芳对护理人员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学习给予认可。她们认为,这份对“更好沟通”的追求本身就很有力量。同时,导师们希望各位护理人员能把这份“爱的语言”带回去,带进病房、带回家庭,带进每一次与人相处的时刻,让理解与尊重成为护理工作的日常,也成为自己生活的底色。
护理部主任房晓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非暴力沟通是实现人文医疗的重要途径,希望全体护理人员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将所学理念与方法融入日常工作,做“持续的践行者”“科室的传播者”和“实践的反思者”。把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转化为护理团队的共同语言,用充满爱的沟通抚慰患者的病痛,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支持彼此的工作,最终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更具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服务。
本次培训营不仅提升护理团队的沟通能力,更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共识。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人文护理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