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淄博外贸转赛道

摘要 淄博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淄博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为402.3亿元,已占到全市外贸总额67%,并呈稳定增长态势。

贸易壁垒之下,淄博外贸何处借道突围?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新选择。

淄博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淄博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为402.3亿元,已占到全市外贸总额67%,并呈稳定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订单采购外,我市有多家企业通过建工厂、设办事处、技术合作、共建生产线等方式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辟市场,涵盖陶瓷、玻璃、化工等优势制造领域。淄博外贸正经历从单一产品走货向“技术+产线+服务”全方位合作的结构性转型。

位于临淄区的乐山玻璃建材有限公司颇具代表性。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传统建材企业,曾深陷国内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去年年底,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淄博—安格连经贸合作交流会,并随市贸促会赴乌兹别克斯坦实地考察,敏锐捕捉到当地建筑行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商机,迅速决策在乌设厂。这一跨境合作采用了“淄博研发+本地制造”的模式,极大缩短了产销供应链。目前项目已进入征地阶段。

持续优化的物流通道为此类国际合作提供了支撑。“齐鲁号”中欧班列新增线路不断丰富与延伸,“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物流”等新模式迅速发展,淄博的“内陆港”为企业高效链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起了桥。

透过乐山玻璃这一样本,可以清晰看到淄博传统产业借力“一带一路”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

首先,精准的产能对接。打开国际视野,将国内优势产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缺口高效匹配。其次,持续的产品升级。深耕目标市场需求,以技术赋能实现产品优化,避开国内同质化竞争,开辟价值蓝海。第三,跃升的合作维度。以货贸为切口,推动技术与服务输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构建更紧密、更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拓展更具韧性的外贸空间。

未来破局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个案探索转化为规模势能,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生态体系,让更多淄博企业和淄博制造沿着“一带一路”开枝散叶,为淄博外贸开辟更多出海通道。

“一带一路”,期待越走越宽。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