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良心过得去吗?就当我这些年眼瞎,现在占你这一点地方你都不让!还钱!”在吹着冷风的地头上,两位邻居眼看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就在此时,矛盾调解员及时出现,让两个家庭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一对好邻居成了冤家
“这事儿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老毕和老韩两家按人头每户都各自分配了4分土地,两家土地紧挨着,从此成了好邻居。”1月7日,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了解,苏家沟村的老毕和老韩两姐妹关系曾经十分要好,年轻时经常约着一块去地里除草、施肥、种庄稼。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韩丈夫身体每况愈下,她也自觉体力不支,土地就此荒废了。而老毕看见地荒了,心疼,就主动要求老韩将这1分地让给自己来种,自己每年种的粮食可以分给她,一来可以抵相应的土地费用,二来老韩一家也可以吃到新鲜粮食。
“老韩觉得双方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就在口头约定下让老毕免费种了自家的1分地。”调解员说,争执发生在今年的11月份,老韩想给丈夫在自家的地里打一处寿坟,选的位置正好就横跨在两家土地的边界上,占了老毕家土地的一部分。
老韩觉得两家关系好,老毕肯定会同意,结果两家在协商时,老毕一口拒绝,原因是自家地里也有祖坟,老韩选的位置在视觉上“压人一头”,自家同意,家族成员也不会同意。因此,双方关系随即恶化。
“给你粮食你自己说不要,转过头来又问我要钱!简直不讲理......”老毕感觉自己很委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坟立碑是大事,昔日好姐妹变成了见面就眼红的仇人。
眼看双方矛盾愈演愈烈上升到了两个家庭,为避免矛盾升级,苏家沟村的村级调解员及时将问题报给了八陡镇“一站式”矛调中心。
这一刻,田间地头成了调解主阵地。
“我们通过包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和涉事双方共同看现场,讲道理,说法律,前后经过5次调解,双方将矛盾点说开,问题顺利化解。”八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八陡镇司法所、八陡镇派出所、博山法庭共同联动,去说服这一对老邻居。
民生纠纷如何“万事有解”
“涉及民生类矛盾纠纷问题千差万别,一种模式不足以化解上万群众的诉求。”八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八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团成员们树牢“万事有解”思维,推动“理、情、法”融合,以此作为化解矛盾纠纷“三步”措施递进叠加,最终使得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首先,主动靠前,用‘理’分析问题。”八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化解矛盾的第一步是“熟人式”吸纳问题。八陡镇通过常态化落实镇领导班子接访、包村干部、村干部坐班制度。针对该起矛盾纠纷,包村领导与村干部全程参与,有“熟人”调解,让矛盾双方在心理层面找到“主心骨”,确保问题有人管。另外,“探头化”寻找问题。调解团在事件跟进了解过程中,分析该矛盾不解决,可能会上升到家族纠纷,因此通过边走访、边摸排、边化解的方式,主动分析出此次矛盾根本点。例如此次事件,老毕对老韩选择的位置有不满,而非不让其在自家地里打坟,为矛盾切实化解找到关键点。同时,“打快球”直面问题。考虑到老韩丈夫身体情况越来越差,而老韩与施工人员已约好打坟时间,一旦延误,不加紧处理的话,可能导致两方之间的矛盾成为打不开的死结。因此调解团成员们以“快推进、快化解”赢得了矛盾双方的信任。
“我们一方面,巧用矛调力量。对村内擅长调解、会调解的人才进行收纳,建立镇村两级调解库,调解员通过拉家常,说百姓话调百姓事的方式,助力纠纷成功化解。”上述负责人表示,调解矛盾的第二步是汇集民意,用“情”疏解矛盾,针对老姐妹之间的纠纷,八陡镇活用邻里能人,找到与二人交好的第三人,通过其与双方谈心,掌握矛盾症结关键点,用人情力量疏通心结。
“我们让司法调解力量下沉,通过解读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及参照过往调解案例的形式,为毕某及韩某调解过程提供法律支撑,提升服务质效。”八陡镇上述负责人表示,关键的第三步是法治融合,用“法”调解纠纷。同时,法官联调工作站强化了作用发挥。针对老韩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的诉求,联系法官提前介入调解,避免诉讼周期长延误调解时机,让纠纷双方能够耐心参与矛盾调解吃下“定心丸”。最终,八陡镇联合调解合力化纷争,依托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联合信访、司法、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运用“调律警司”四方联调会商,聚力聚智研究调解方案。最终,两个家庭协商一致,找出了折中方案,小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