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成·花鸟画丨让心灵在葳蕤草木间漫步,于平淡中寓深刻意蕴

摘要 李恩成是我较关注的一位青年花鸟画家,因在同代花鸟画家中他是一位善于思索、不断创新的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李恩成是我较关注的一位青年花鸟画家,因在同代花鸟画家中他是一位善于思索、不断创新的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大家知道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是全国美术创作的大检阅,是美术界的“全运会”,也是一个特别重视主题性创作的展事。恩成的花鸟画作品《芳华》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作为花鸟画家能在全国大展上获奖,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11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分科之一,是对自然的写照和生命的关照,它的发展和演化,几乎伴随着中华文化进程的不断递进。唐代花鸟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在绘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五代,“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使花鸟画的审美多元化,及至宋元,花鸟画家进入更加自由表达内心的境界,梅兰竹菊也开始成为丰富表现的题材,同时文人画的兴起,使得花鸟画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到了近代,花鸟画成为中国三大画科中最成熟的画种,海上画派、京津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新安画派等画派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花鸟画家,在中国画坛上大放异彩。现当代,花鸟画不管是在题材还是技法上都在不断丰富创新,但正因为它的璀璨和成熟,相对人物画、山水画来讲,很难取得创新和突破。纵观历届全国美展,花鸟画入选量少,更难斩获奖项。突破前人,树立自我之路也非常艰难。

就山东而言,仅1989年房新泉的作品《萌春》,通过水墨的泼洒冲撞以及自然肌理的创造应用,在当时花鸟画坛上与一大批传统画家拉开了距离,格外引人瞩目,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因此,李恩成的花鸟画作品《芳华》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获银奖,可谓山东乃至全国花鸟画坛的一个亮点。如果接触过李恩成本人,亦可以读懂他笔下的花草世界;如果你读懂了他笔下的一花一草,就会有想要探寻画家内心精神的渴望。李恩成自幼生活在乡村,对乡村物事熟稔亲近,更对乡间的葳蕤草木情有独钟。那种对于自然的热望,和来自草木情怀油然生发的艺术敏感已经浸入其作品的角落,促使画家在嘈杂的世俗中拥有了一份沉静恬淡的审美悟性。这种悟性也为画家带来更多的人与自然、人性与物性、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并持续倾注于日常的读书、写作和绘画,渐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文学观和艺术观。

因此,看李恩成的画,既是画笔与其心灵的对话、交融,也有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关注、体恤。画家传统功力深厚,汲取近现代优秀花鸟画作品的营养,同时也在积极吸取同行的艺术实践的经验,在古典与现代艺术体系中探索、挖掘材料与形式最适合自己笔墨语言和审美符号的表达方式,并渐渐摸索出了独具个人风格的自然、恬静、诗意的审美样式,也贴合了现代人渴望短暂放下负重、回归田园的审美情感。品恩成的花鸟画,于平淡中寓深刻意蕴,有上善若水之境,用笔精而有趣、稳而有力,用水用色清透而不浮泛,画风清新,内涵丰厚,又有文心流淌、秀外慧中之感。作为山东近年来涌现的青年花鸟画人才之一,恩成未来可期。希望他的创作会给我们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文/孔维克,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