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道家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人生在世,需要控物能力,也需要自控能力。这两种能力发展往往不够平衡,哪一种能力更重要?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教师下水文
重要性:自控能力>控物能力
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 陈鲁峰
传统文化有精华。比如道家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前半句说的是,人们驾驭外物,不要被外物所控制,即控物能力;后半句说的是,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不要被内心世界的杂念所左右,即自控能力。这两种能力发展往往不够平衡,哪一种能力更重要?我的观点是后一种能力要大于前一种能力。
其实,控物能力也很重要,如对网络技术,人们要靠理性驾驭它,不要沦为网络附属物。若有了网瘾,就往往会导致不良事故发生。所以说,控物能力很重要。当然,自控能力更重要,人一旦被杂念所左右,就会成为疯魔之人,就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一般而言,人若没有控物能力,或控物能力相对弱一些,还可以做些强化工作,逐步增强起来;人若失去了自控能力,那可能就造成更大伤害。故而相比较而言,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一些。
另外,从二者关系来看,一个人往往自控能力强大了,控物能力也就强大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控物能力源自自控能力。当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时候,往往对外物、外界的驾驭能力也就很强大了。所以说,培养强大的自控能力,可为培养强大的控物能力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自控能力重要性也要大于控物能力。
如感动中国人物教育方面的张桂梅校长,她的自控能力特别强大,内心世界特别敞亮,就是想着千方百计为大山里的女童走出大山做点事情的。别的老师受不了学校的待遇差等条件,纷纷走了。她靠强大的自控能力坚持下来了,并组织志愿于此的其他老师来此共同奋斗,终于将一个个孩子托举起来了。这也说明,若无强大的自控能力,仅有控物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又如与最近火的不得了的《黑神话•悟空》有关的《西游记》,其中主人公唐僧可谓是控物能力较差的一个人。论降妖除怪等本事,唐僧比不上悟空等徒弟,可谓控物能力一般般。但其有坚定的自控能力,白骨精、蜘蛛精的诱惑,唐僧靠强大自控能力抵制住了;孙悟空动辄就回花果山,猪八戒动不动就想回高老庄,唐僧自控能力抵制住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自控能力抵制住了……终于取回真经。可见,虽然一个人这两种能力发展不够平衡,但自控能力至关重要。从唐僧取经的事情看,自控能力重要性要大于控物能力。
如此说来,自控能力重要性要大于控物能力。不是吗?
一线教师下水文
控物与自控:人类智慧的双翼
淄博十一中 关静怡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日月更替,万象更新,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人发展出了控物能力,随之而来亦具备了自控能力,然而天平两端,控物与自控能力发展往往并不平衡。如今,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已向我们奔涌而来,控物与自控,作为人类智慧的双翼,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人类的未来。
“物物”之控物的能力,即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外部世界进行操控和管理的能力;“念念”之自控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外诱惑、压力和挑战时,能够坚持目标的能力。二十一世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控物”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个人的“自控”能力也显得尤为关键。控物与自控,虽看似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控物是凭风借力,直上青云。梅契尼科夫曾说:“人借助科学,就能纠正自然界的缺陷。”中国古语亦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最初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智能设备,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互联网的普及,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控物的边界。生命自古宙海诞生的那一刻起,尚处于寒冷与骤雨之中;而随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张衡借助“浑天地动仪”勘测地震、沈括著《梦溪笔谈》发展古代科技;如今,人们更是大兴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华为手机“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被人们津津乐道。控物能力的提升,不仅反映了人们操控外部世界的能力,更促进人类文明的大步向前。
自控以划定方圆,坚定寸心。控物能力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外部世界对人类的诱惑不断加剧。卡夫卡一生都在苦苦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工业的发展致使资本掌握社会,他没有沉溺声色犬马之中,反而从经济萧条与社会腐败中看到了众生百相,以《变形记》批判被物质异化的世界;李子柒“守拙归园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她不仅善于借助现代科技,更保持了一颗赤诚之心,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古朴却不失便利的田园生活。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正是因为他们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为自己画了一个“方寸之地”,才能够坚定内心,在控物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保持清明,达到自控的境界。
“不物于物”、“不念于念”,在把握尺度中达到平衡。一方面,控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自由,同时也可能削弱人的自控力;另一方面,在主导外物的过程中,若杂念太多,亦会“庸人自扰扰”。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获取和娱乐触手可及,若“物于物”则会过度依赖、分心成瘾;反观当下,现代社会的功名利禄富丽堂皇又浊气逼人,若“念于念”则会浮躁而丧失心之纯净。“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倘若我们面对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能够做到控物,并且以强大的自控力合理利用控物技术,避免被其奴役,才能够实现技术与人的和谐共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控物与自控是人类智慧的双翼,不拘泥于眼下之物,努力探求未知,促进社会变革发展,认识到我与物之间的控物能力,追求无限的自控能力,这样才能让人类文明在“物”与“念”的统一中向前迈进。
【点评】开头从“控物与自控,作为人类智慧的双翼,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人类的未来”入手,点出了“控物”与“自控”两种能力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段进一步阐释“物物”与“念念”的概念内涵,明确“控物”与“自控”的具体作用。
主体部分论证方法丰富多样,既引用荀子、苏格拉底、梅契尼科夫之言增强了说服力,又从张衡、沈括写到了ChatGPT、华为手机等高科技,论证了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控物能力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以卡夫卡、李子柒为例,论证了“不念于念”才能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可谓旁征博引、例证丰富。而后关于“物于物”与“念于念”危害的剖析,深刻而透彻,体现了思辨性,可谓全文亮点。(点评人:朱文莉)
吾心归处是自控
淄博四中 刘青莲
道家格言“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揭示了控物与自控的辩证思维,当二者发展不够平衡时,自控能力更为重要,唯有不断加强自控能力,方可赏春山丽景,踏一路生花。
控物,顾名思义,掌控事物的能力,即以自身之力,控外物为我所用。诚然,控物之力决定了立身成事的功效,试想,如果没有手机等智能产品的加持,我们怎能在问题产生后快速得出最优化的答案?试想,没有一次次工业革命的助推,我们怎能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但是,若控物是出于利己主义驱使或任性使然呢?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落得个身亡国灭的结局;和珅一味聚敛财物,结党营私,打击政敌,其下场不也是革职赐死白茫茫一场空?!欧阳修也曾说:“智勇多困于所溺。”此言得之。
由此看来,人生在世,更应学会自控,唯有自控,方得真正成效;缺乏自控,必然贻害无穷。
何为自控?控制自我的能力,尽管自控可能某种程度上压抑了自身情志,却可以更好地规范自我,祛除陋习,如同孔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洒脱。
何以自控?一言以蔽之,修为身心,厚德载物!
回溯历史,唐太宗自觉接纳魏征谏言,以“十思”控制自身言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唐局面;“四知先生”杨震身居高位,面对利益诱惑时,以自控之力断然拒之,成就了一代大儒千古美名。且看今朝,顾诵芬摒弃享乐等个人主义,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把一生事业写在蓝天上;袁隆平,作为“九零后”代表,亦是自控的极致代表,坦言人生的色泽不在虚荣浮华、名位权势,毕生之乐在躬耕田地之间,将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的手里。他们,哪一个不是超然物外、砥砺品格,练就坚毅的自控能力,才成就了强大的控物能力,进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呢?
反观当下,赫胥黎的某些预言已成为现实,有些时候,人们不但没有控物能力,反而为物所控,受制于物,又失去了多少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呢?短视频、新媒体,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这些被大数据精准地推送到我们面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割裂,每天沉浸在表面的热闹和虚假的欢乐里,过后呢,是更加难以排遣的寂寞和空虚!虚构出来的《美丽新世界》,我想,应该是赫胥黎在反复提醒我们,摆脱物控实现自控,超然物外,厚德载物,方能真正获得精神富足和思想自由!
《小窗幽记》有言:“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作为“晔晔如扶桑”的当代青年,唯有修为身心,砥砺品行,重视培养自控能力,才能厚德载物,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控物能力,才能拨开人生的幽暗昏惑,收获青春无悔的霁虹日晞!
控物诚可贵,自控价更高
桓台一中 刘方波
“天地”有“万物”,“玩物”会“丧志”,大千世界,物象丛生,如果不能成功“控物”,那人生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可谈;“厚德”可“载物”,“超然”于“物外”,拥有了强大的自控能力,即使平淡平凡也会贵不可言。
自控与控物,一个向内,在自我约束中保持一份清醒,涵养润泽自身;一个向外,以物为物,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为“我”所用。二者貌似背道而行,实则一体两面。然而它们又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硬币的两面,而是投向硬币的一束光和它背面的那片影,光的强弱决定了影的明暗。
细想一下,能够控物、做到“物物”就可以算得上人生赢家了。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场二战,美国网罗全球科学精英,使自己一跃而为世界头号强国。没有这类“以物为物”的思想,没有控物的不断实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许还是那个白与黑交错的混沌世界,黯淡无光,枯燥而乏味。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也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见“物物”意识、“念念”执着,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不过应当看到,控物只是一个开端,如果没有自控的加持,我们往往会拘泥于“物”与“念”,而陷入“物于物”“念于念”的魔咒,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沦为“物之工具”“物之奴隶”的悲惨境况。大到改变一个时代的机器,曾经极大地提高了生成效率,却也成了多少流水线上工人的梦魇;小到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机,给我们带来了无须名状的便利,但“手机控”却成了低头一族的心头大患。即使是看淡尘俗的陶渊明,在“既自以心为形役”之际,不也曾经发出“奚惆怅而独悲”的慨叹?
名缰利索、官贪吏虐,有多少人因为自控能力薄弱而不能正确控物,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而不自知,步入歧途难以回头。由此可知,控物却不为外物所控,需要以强大的自控能力为根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物于物”“不念于念”的前提是把握事物规律,知晓什么物可控,懂得如何控物。这,便是自控能力的内涵。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也是物,明白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道理,就不会做出利令智昏骄奢淫逸之事。如同阳光越强的地方,阴影越暗,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控物能力的高低。
道家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儒家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二者仿佛师出同门。物质匮乏的先秦时期,圣贤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控物,更要自控。今天,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自然少不了纸醉金迷、钟鸣鼎食,如何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这是每一个时代青年的当思当想和必然选择。
坚持静心沉思,不断修养身心,以厚德承载万物。立于红尘间,超然于物外,顺应自然,量力而行。以自控导航控物,平平淡淡的旅途也会金光璀璨。
能控物者达 能自控者进
淄博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 杨智慧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道家哲学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这一经典论述,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是指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找到自我定位的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物质成就的同时,不应让物质成为束缚自由的枷锁;在面对内心的波澜时,亦需保持一份超然与宁静,不让情感左右自己的言行。
《说苑·建本》中有云:"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这句话启示我们懂得借助外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善于掌控外物的是有大智慧的人。诚然,控物能力,正体现着生命个体对“己”以外的资源智慧、有效的运用。
当今,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多少已然成为衡量个体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个人都在竞相占有着资源。众所周知,具备较强控物能力的人,能够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商界精英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优秀的企业家们,不仅善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懂得如何通过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然而,若心只为物所役使,沉迷于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就会被无尽的物质欲望所裹挟,便会失去自我的主宰。看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财货奔波劳碌,不择手段,在追逐中迷失了本心,沦为物欲的奴隶。真正的智者,能驾驭万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以物养性,而非损性逐物。
智者们明白,物质只是生命的载体与工具,而非生命的终极追求。若过分强调物质追求而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内心的空虚与迷茫,进而影响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我们身处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广告与潮流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各种诱惑如影随形。但唯有坚守内心的定力,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在物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也常常被各种思绪困扰,焦虑、压力如重负在身。学会正念冥想、内观自省,让心从念的泥沼中挣脱,方能重获心灵的自由与安宁。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我们抵御即时满足的诱惑,避免冲动决策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理性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如《道德经》所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够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外在世界的统一。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控力,学会在纷扰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坚守内心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增强控物能力,善于利用外界资源,推动自身和社会的进步。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控力,同时积极拥抱变革,增强控物能力。“物物而不物于物”,尽享物质带来的便利和愉悦,同时保持心灵深处的明朗和宁静。唯有如此,方能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中,乘风破浪,畅意遨游。
自控以衡,控物而游
淄博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 孙宁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道家之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人生于世,控物与自控二者之能,如舟之双楫,相济方能远航。然二者常失衡,究何者为重,实乃思接千载之问。
控物者,以智巧驭外物,使其为我所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人善假于物、控于物,故能成就诸多壮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之能工巧匠,善用器械,造奇巧之物,兴百业之盛。秦之李冰,控物之能卓绝,筑都江堰,引江水灌田,泽被后世,此皆控物而建丰功之典范。然,若心为物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则控物之能反成累卵。商纣以举国之力,造鹿台琼室,极土木之盛,终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控物若无度,恰似脱缰之马,狂奔而难收,祸端遂生。
自控者,以心力制己身,使心不为欲所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君子之自控也。苏武牧羊北海,持节十九载,虽困于饥寒,诱于富贵,然其心坚如磐石,不为所动,自控之力使然。“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虎门销烟,外御列强,内制私欲,终成禁毒之壮举。然,徒有自控而无控物之能,亦如飞鸟折翼,难以翱翔于苍穹。诸葛孔明才比管仲,德配周公,一生克己奉公,然蜀汉之地偏居一隅,物力匮乏,虽其鞠躬尽瘁,终难挽大厦于将倾。颜回安贫乐道,德行高尚,然困于陋巷,虽善独善其身,终难兼济天下,其憾事也。
当今之世,科技昌明,物阜民丰。众人皆逐物利,欲控万物于股掌。然若内省之心匮缺,自控之能弗具,必陷物欲之沼,溺于声色犬马,精神之堤岸溃决,终至身心俱疲,迷惘沉沦。当以自控为基,控物为用,使物随心转,而非心随物移。如陶朱公范蠡,助勾践复国后,深知功高震主,遂携西施泛舟五湖。其控物之能,使其富甲天下;其自控之心,令其急流勇退,保全性命与名节,终成一代商圣,流芳百世。“非宁静无以致远。”唯于控物之际,怀自控之智,方能于繁华尘世,守内心之清明,使控物之能为我所用,创济世之功业。
是故,控物与自控,二者不可偏废。以自控之心驭控物之能,如御长风破万里浪,可使人生之舟行于正道,达于理想之彼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君于控物自控间,寻平衡之妙,书人生华章。
优秀学生作文
衡物致行,虑念合道
淄博十一中 高三18班 张家铭
《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庄子神藏天地,梦蝶曳尾于涂,竹简染墨《山木》,欣然有道:“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斯言不谬,聊启吾侪:当衡物致行,虑念合道。
所谓“物物”,即控制外物,提高自控能力;“念念”,即控制欲念,提高自控能力。人们生活在外物与自我的交互之中,有人因失衡而弄巧成拙,“物于物”,沉沦为物的奴隶;有人因过虑而月迷津渡,“念于念”,终得疲乏惫恸、穷苦倦极。试问当下,该如何持梦星火,行稳致远?依我刍荛,盍不衡物致行,虑念合道?须知:唯有认清并平衡好控物与自控的关系,才可齐物逍遥,顺性近道。
欲致远,“不物于物”,必先衡物。而衡物有三:知物,致物,制物。
格物致知,上下求索,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此为知物;与外物亲乐和谐,天人合一,此为致物;所假不滞于形,所欲不逾规矩,制天命而用之,此为制物。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江淮天险,时有汹涌,“水漫金山”,百年流弊,可隋炀不效旧历,因利乘便,疏浚通渠,开辟了京杭大运河这一世界奇观,得以成就江南“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胜景和“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万古流芳;春秋无义战,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取财帛而尽锱铢,阿房一覆天下白,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纵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又当何谓?宫阙万间,钟鸣鼎食,天上人间少有,然终逃不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叹多悲。衡物致行,在知物,致物,制物的基础上以理导航,实现“控物”,方能化腐朽为神奇,卓显己念,铸就灿烂炳焕、辉煌璨耀的未来前景。
思合道,不念于念,必先虑念。而虑念有三,虑杂,虑繁,虑执。
外道魔像谓之杂,臃肿冗余谓之繁,贪嗔痴握谓之执。虑者,名为考虑,实乃过滤,如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汰劣留良。毋宁为思绪所役,不若以心划定方圆,洗尽铅华,自控自律。强行者有志,自胜者强——倘若陶渊明没有“违己交病”的蹉跎和“请息交以绝游”的决然,岂有坐拥“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豁达旷然?苏东坡不在都镜碧波中置身物外,于倒青峰中抚平波澜、澄澈余念,又怎能在天人合一间谛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坦荡胸襟?毛泽东明心见性,焚膏继晷,虑千头万绪而固义之所向,持义不挠,在四五十年如晦风雨中秉持铁血丹心,领导中国人民勠力共勉,实现了“豪杰劫后是民愿”的铿锵誓言。虑念合道,于虑杂,虑繁,虑执的归结后,等待着的并非仅是虑的消除,而是以理束念,实现“自控”,将杂念,繁念,执念安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变压力为动力,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为不羁难行之路铺就康庄大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禹亡。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周四寰,习五蕴,控之以养所念;述乙灵,渝三浮,制之以驭其物。不物于物,安然物物,不念于念,笃行念念,控物与自控,并行不悖,一色齐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衡物致行,虑念合道。假物善行,控念得道,诚可见虑上衡下者,嵌合天地以致本性。掌控物与自控,平衡动态,如运掌上,方能乘物游心,击水三千。鹏北海,凤朝阳,当抟扶摇邈细烟,横竖茫茫一线天!开黎明于和谐社会,融小我于家国大义,和物念道并蒂之花。往昔岁月峥嵘,今日赤心巡天,掌控物与自控,衡物致行,虑念合道,以缔龙腾凤舞,河清海晏的锦簇河山。
【点评】
这是一篇个性化作文,在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典雅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文章在分析了“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后,对这两个概念进一步细化分解,将“控物能力”分解为“知物,致物,制物”,将“自控能力”分解为“虑杂,虑繁,虑执”,条分缕析中,使概念的内涵得以深化,并实现了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升华,显示了思维的深度。
语言典雅是另一特色,整散结合,凝练生动。如“不物于物,安然物物,不念于念,笃行念念,控物与自控,并行不悖,一色齐飞”,紧扣题意,开合有度,增添了文章的隽永意味。又如“掌控物与自控,平衡动态,如运掌上,方能乘物游心,击水三千”,展示了阅读的积累和文字的驾驭力,使文章意蕴更为丰厚。在紧扣题意行文有序的前提下,每名同学只要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阅读积淀和文字风格,定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点评教师:杨承国)
自控作垂天之羽,控物为飞天之楫
淄博十一中 高三18班 胡艺煊
道家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以我观之,善于利用外物却不应被外物桎梏而束缚,念我心中所念却不应困囿其中难以自拔。人生在世,既应有控物之才,又应有自控之能,需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运海抟扶,乘流击汰,方能于自控之中丰翼垂天之羽,于控物中成就飞天之楫。
拥有控物的能力,就如身登青云梯,于方寸间手可摘星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借助外物,纵使“非利足也”,假舆马者亦可“致千里”;纵使“非能水也”,假舟楫者亦能“绝江河”。控物让我们巧妙的借助外力顺水推舟,事半功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领航探索AI技术,开发文心一言便利于民;小米总裁雷军借助新型科技,创造出智能电动车王国引领时代;“人民工匠”徐振超打造集装箱的现代科技,建成先进高效物流体系助力国家。正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是因为它借助“六月息”的律动翱翔,于是乎成就“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辉煌。拥有控物的本领,方可助力人生的锦绣前程。
拥有自控的能力,恰似长明灯笼照十方,于光亮中成人生之玉树。
林清玄曾言:“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自控好似心中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且看在绝境中重生的史铁生,“不念于念”,没有沉湎于消极沮丧之中,凭借超强的自控能力,身患重疾却仍旧坚持写作,将生命思考熔铸笔尖,终执笔成就文坛奇迹;看在挫折中成长的江梦南,“念念”于心中梦想,从无声里突围,吹响心中嘹亮的号角。她凭借超强的自控能力,深耕医学领域,逆境突围踏入清华校园,终突破命运疆界,打破命运桎梏。在自控力的指引下,他们不逃避、不放弃,在狂风骤雨之中坚定地闪烁着光芒。
揆诸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外物的支持,但同时也给我们如何“控物”插上了警示牌。正如加缪所言:“我们用理性造就了一片荒漠。”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噬,百姓民不聊生;本由人类创造出的Chat GPT,却反而教唆人类自杀,令人大跌眼镜... ...当控物反被物控,若没有自控能力加持,我们很难想象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人类亲手种出的“世界之林”将会以何种迅捷的速度变成“漫天黄沙的荒漠”。
“生命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那个渡河的人。”也许世事难料,命途多舛,一方面要从湍急河流中找到控物这一钥匙来打开属于我们人生的宝箱,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发展,从自身寻求打开宝箱的钥匙,提高我们的自控能力,让我们自身变得强大,从而将我们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道家箴言穿越千秋万代折射出的真理之光映照在我们脚下,“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与念。”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找到自控与控物的平衡点,方可助力垂天之羽,成就飞天之楫。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物于物,不念于念,掌握控物之才,铸就自控之能,于平衡之中踏上光明坦途,书写璀璨的人生画卷。
【点评】
论据丰富,贴合主旨。文中引用《劝学》、《岳阳楼记》的名句,又选择百里奚、屈原、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不为物累,控物于天地之间”“以心役物,自控于万象之中”的观点, 说明当不役于物,不囿于心,不困于情,以心役物,制物以成重要作用,论据丰富且恰当。
整体层次清晰,论述逻辑严密。表达流畅,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练,含义隽永。对比论证简洁而体现作者的思辨思维和批判精神,如“君子坦荡荡。一览众山小,以心役物;小人常戚戚,不识庐山真面目”,为物所累”等,有力地论证了纵时代之浪潮波涛汹涌,自当岿然不动,方可在生活中保持平衡与和谐,实现远大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成长智慧。(点评教师:王晶)
控物诚可贵,自控价更高
淄博四中 高三8班 尹庆浩
富含哲理的道家学说给予我们明智道理,教导我们为人处世,控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人生在世,控物、自控都需要,依我之见,控物固然是重要的,但自控蕴含的价值更加珍贵。
何为控物?控物是我们对各种工具、物品、事物等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它犹如一把金钥匙,助于我们开启灿烂世界的大门,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是消化食物的蛋白酶,起辅助作用。人的伟大智慧是能够运用各种工具理性做事。信息化时代浪潮奔涌而来,人类开发出各种信息工具,如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与大数据库智能处理,人们得以轻而易举的获取信息。教室的希沃白板、食堂的刷脸支付、工厂的流水生产,无一不是理性控制先进工具而实现了便捷生产、方便生活。
既然控物如此之好,是否只需控物而不自控?某知名高校毕业生利用已有工具和知识储备,印刷假币大量发行而不自控,可谓是充分控物达到私欲。可失去自控丧失底线,违反法律,终落法网。由此观之,自控更弥足珍贵,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能够控制住自己非分的私欲。”
自控,助我们在得势之时更上层楼,扶摇直上。全国冬运会冠军武大靖更加刻苦训练,严于律己,日复一日的自控成就了平昌冬奥会的金牌得主;修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更加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日复一日的自控铸就了原子弹、氢弹等大国重器;登上皇位的李世民更加勤勉朝政,虚心纳谏,日复一日的在自控迎来了大唐盛世。他们正是以自控为舟,才得以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自控,让我们在失势之时逆转局势,扭转乾坤。晋公子重耳在流落他国之时,控制自身行为不与无志之人同流,不越过礼义底线,控制自我潜心发展,终在介子推等人辅助下回到晋国重建霸业。越王勾践亦是如此,他卧薪尝胆,自控到折磨自我的地步,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们正是以自控为利剑,才得以斩断遍地荆棘,登顶巅峰。
于我们中学生而言,自控是控制住上课睡觉、走神的行为,克制住不文明话语、武力等不好行为,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实现自己人生之路上的远大目标。
控物是辅助,是事物的外在因素,是成功之路上的燃油机、指明灯,助我们勤稳志远,乘风破浪。而自控是提升之源,是成功的内在要求,是处在关键之时的决定因素,更加难能可贵。所以,唯愿吾辈青年,以自控更为贵,控物为辅助,乘大帆奔向伟大理想山海,实现人生目标铸就辉煌。
【点评】
1、审题立意准确。需要控物能力,也需要自控能力,这两种能力发展不平衡时,回答了自控能力更重要的问题——控物诚可贵,自控价更高。
2、结构思路严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文章,而且过渡段过渡自然。另外,自控的内容比控物更充实,体现“更重要”的主题,符合题意要求。
3、语言富有文采。比喻、排比、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使文章文采斐然。
(点评教师:殷翠萍)
控物与自控兼收,精神富足水长流
桓台一中 2022级9班 高昭冉
庄子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在我们人生的课题里,如何平衡控物与自控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话题,而我则以为,单一的否定抑或是肯定其中之一均有失偏颇,而控物与自控兼收,就会精神富足水长流。
所谓控物能力,便是庄子所谓的“物物“与“念念”,是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把控能力,利用能力,而自控能力,则是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不为物所牵制,诚然,控物能力能使我们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核心与本质,但若只有善假于物的能力,在目眩神迷的生活里,我们很难不被“物”所束缚,为其所奴役,越是如此,我们越应提高我们的自控能力,越应抱朴守一,用平和的心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物”。
控物之能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不至于井底之蛙之窘境。古语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是控物之能让我们“非利足也,而至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放眼当下,发达的通讯网络,智能电子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来源,而计算机算法,大数据又提供给了我们与自己品味高度适配的“电子代餐”,而ChatGPT又提高了人脑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纵然控物有如此之优点,但细细想来,如若没有自控能力,新技术带来的是美梦还是魔咒?算法是会控制你还是解放你?而ChatGPT究竟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就计算机算法而言,纵然为我们提供了“电子佳肴”,但一系列app是否曾利用“大数据杀熟”来侵犯我们的权益?若没有自控能力,面对自身的欲望,我们又是否能坚守道德底线?看那“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葛朗台,难道不是因为被自己欲望所束缚才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吗?
于控物之上加以自控,才可得精神之水长流。细想,控物之能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是事物运转的规律,是科学的创新,是感觉器官的延申,是能力的提升。进而细细推敲那自控之能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是毅然决然的坚守,是清醒理性的衡量,自控给我们留下的是精神力量。并非说控物不如自控,纵然控物给我们留下了不胜枚举的物质财富,但自控之能的存在,方能使我们不被众说纷坛所迷惑,不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诚哉斯言,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何不将控物与自控兼收,依靠控物能力恰当利用资源,依靠自控能力守住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生活,守住不惑底线,从而守住人生大盘?
【点评】
习作紧紧围绕材料关键词“控物”与“自控”展开辩证分析,观点清晰明确。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使用“电子佳肴”“大数据杀熟”等例证,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感。一系列反问句语气强烈,增强了行文的变化性,文章的说服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提升自控能力,调自控物控之协调
桓台一中 2022级10班 付家诚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随着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化,人类在物质领域的掌控力日益增强,俨然成为了“万物”的主宰者,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的精神世界又走向了何处?在道家哲学的深邃智慧中,“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这句话如同一道宕破迷雾的光芒,引领我们深入探索控物能力与自控能力这一人生天平的两端。私以为,在现阶段,我们应在自控与控物中把握相对平衡的同时,侧重提升自控能力,为人类文明的开枝散叶提供丰腴土壤。
控物能力,即我们对事物本质的驾驭与掌控,使我们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产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几百年前人类掌握机器,开启工业革命;如今人手一块手机,通晓天下大事;然而,当下因收受巨额贿赂而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大学生裸贷现象屡见不鲜。可见,当我们过度追求物质掌控,可能会陷入物欲的泥潭,沉醉于纸迷金醉的生活不可自拔,从而失去人生价值,步入精神荒原。所以控物能力若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与约束,便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的枷锁。
自控能力,则是我们内心的灯塔,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方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民同耕,夫人亲织,共尝民间疾苦,图强雪耻。终使越国复兴,灭吴复仇;屈平正道直行,怀瑾握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彪炳千秋史册,成为后世典范。由此可见,自控能力的提升让我们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坚持目标,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由此观之,控物与自控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要把握二者的相对平衡。同时,这也与当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内在要求相契合。
不过,在当下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得大千世界的风采,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物欲的膨胀。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质之一,无可厚非,因此自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控能力是控物的基石,拥有自控能力的人能够抵制诱惑,填补物欲带来的内心的空虚,从而在精神层面得到充实;此外,自控能力的提升会让我们更加理性,能够全面辩证的看待事物,从而追求长远目标,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个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利用控物能力。
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控物能力,更要懂得自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航程中稳健前行,抵达心中光明的彼岸,赓续人类文明火种。
【点评】
习作以物质与精神的双向发展引出“自控”与“控物”两个概念,进而提出观点。准确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将“物物”与“物于物”的进行了对比分析,显豁而清晰地论述其作用及影响。分说与总说两相结合,构成了严密的逻辑照应。
固自控之根本,促控物之发展
淄博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 高三2班 李宪异
道家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因此,我们应当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但不该被其左右。我们更应该有念头、有追求,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我们行为的决定者。诚然,巩固自控能力的根基,促进控物能力的发展,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人生之路,万事万物如影随形。面对诸多牵绊与杂念,当以自控以坚守本心,不使杂念扰我心智。《老子》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则强调了适可而止,学会自控的道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长期的自制和忍耐,不忘灭国之耻,最终得以复国;球王梅西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不因情绪波动影响比赛,成就了世界杯冠军。反观自照,于学习之境,网络游戏、短视频恰似精神鸦片,易令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业精于勤,荒于嬉。”唯有保持清醒,于诱惑前自控有度,方能在求知途中应对自如。
劝学亦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会借助外物提升自己至关重要,通过外界工具、事物的帮助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问题,甚至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纵观近代发明史,许多发明借鉴了动物的身体特性,从中汲取灵感,我们也把它叫作仿生学,因此,控物能力在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尤为重要。
诚然,单纯具备其中一种能力不足以取得长久的进步和成效,如果只具备自控能力,我们可能处于闭门造车的僵化状态,不懂得利用、借鉴其它事物的发展经验来解决自身之问题。而只具备控物能力,则容易过于依赖物体的作用,为物所用。善于把握自控与控物的辩证关系,方能知晓人生在世的方法和锦囊。时光洪流之中,有庄子之《逍遥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借助风力扶摇直上,打破世俗,自我控制,遨翔九天;有王阳明之“知行合一”知识与行动一致,了解需求、明确目标,通过行动,取得成功。把握自控之根本促进控物之发展,首先要拥有自控能力,巩固自身才能利用事物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反之,则会被事物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自控与控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自控是基础,控物是外延,培养强大的自控能力,才能更好的推进控物能力,青年一代更应当深刻领悟、知晓探究其原理、方法,保持刻苦的品格和探索的精神,迎接未知的挑战。
新时代的风迎面吹来,刮过高山,抚过河流,有人精益求精,有人另辟新径,便该是以时代为名——自控与控物完美结合下绽放光芒。
【点评】
亮点:
1.立意明确,围绕自控与控物能力展开论述,清晰阐述二者关系,强调自控为基础、控物为外延且相辅相成,紧扣材料主题。
2.论证较为丰富,运用了名言警句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还列举越王勾践、球王梅西等事例,增强了说服力。
3.结构较为清晰,开篇引用道家名言引出论点,接着分别论述自控与控物的重要性及片面具备一种能力的弊端,最后总结强调二者关系及对青年的期望,行文逻辑连贯。
不足:
1.部分事例阐述简略,如仿生学例子仅一笔带过,未能深入剖析其与控物能力的紧密联系,使论证稍显薄弱。
2.对自控与控物的辩证关系深度挖掘不够,多是表面阐述二者相互作用,缺乏更深入哲学层面或结合现实复杂情境的深度探讨。
善假于物者立,善省于己者久
淄博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 李书馨
纵观古今,无论是“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还是“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内自省而不惭兮”,都在讨论人应如何处理两件事——即控物与省己的关系。而透过历史的波涛,我们得以知晓,善假于物者立,善省于己者久。
善假于物,即善于借助万物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人生于广阔的天地间,所有的仅是七尺之躯,一介微命。离开外物,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证,自然也不应妄想仅凭自身完成所有的事。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便懂得善用外物的重要性。乘骐骥以驰骋九州,驭扁舟而横绝江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人类借助科技,能用手机“千里传音”,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由此观之,善于控物用物,是人必不可少的立身之基。
然而,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当人们为追求更奢靡的生活,只是一味重视加强对外物的占有与控制,而忽略与“控物”相辅相成的一点,即忽略了自省自控的重要性时,便会走向一个极端,进而危害社会。如南宋的奸臣秦桧,没有人能否认他对人心的把控、对外物的利用能力,也正因这些能力,他才能一直官居高位。但秦桧却没有做到自省自控,思考作为宰相如何为民造福,而是为了一己私利,将控物能力用在残害忠良、祸国殃民上,以至于遗臭万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反思之下,更坚信善假于物能够让我们在当世立身,但必须与控己自省携行,才能生而道存,长久立于世。
善于省己,首先要做到善思。《墨魂》中说:“人若多思,容易作茧自缚,但人若不思考,便只是蓬草一束。”只有做到善思常思,才能常悟常明,进而做到自控自省。善于省己,更要在心中立明准则方向,这样才能“意诚而后心正”,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把握自己的控物程度,不断纠正自己的前进方向,找到控物与自控的平衡,成为更有利于己也有利于社会的人。
人一生所经历的事,有如汹涌而过的江潮,而江潮之下,必有细密回旋的水涡。若只晓得驾船迎浪而上,顶多只能在浪潮中勉强立足;只有多思多省,全身心体会回旋的细流,才能事半功倍,激流勇进,清醒地立于浪潮之上,成为更臻于完善的人。
《庄子》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愿我们都能善假于物而不为外物所困,善省于己而不为念想所挠,把握住驭物与控己的平衡,修身久立于天地之间。
【点评】
本文行文流畅,层次清晰。从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到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人要“善假于物”但不能“为物役使”进而引出省己善思的重要性,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另外,文章善用与话题紧密相关的名言及诗句,彰显了作者的文化素养,文章也有厚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