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扎实推进齐长城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齐长城是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硝烟烽火,是齐鲁大地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

▢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爱香

齐长城是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硝烟烽火,是齐鲁大地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齐长城的保护、修复和利用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为抓手,深入挖掘利用齐长城沿线文旅资源,聚力打造淄博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

背景和意义

淄博市境内齐长城主线长约110.8公里,横贯淄博市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和沂源两区一县境内,约占整个齐长城长度的六分之一。齐长城沿线区域文脉源远流长,遗存遗址广泛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标识鲜明突出,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作为齐文化发祥地,淄博做好齐长城保护利用功在当前、利在长远,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加强齐长城保护利用,是牢记“国之大者”、扛起“走在前、开新局”光荣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主体,更好地保护利用齐长城,能够让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加具化实化,更好落地实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和要求。通过深度挖掘齐长城沿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全面整合利用各类资源要素,为区域发展塑形、赋能,让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沉睡的资源活跃起来,让丰厚的文化呈现出来,才能树立淄博文化“两创”空间展示新标杆,交出文化“两创”的优秀答卷。

加强齐长城保护利用,是构建全市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之举。齐长城贯通淄川、博山、沂源,这三个区县拥有全市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级旅游景区,是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加强齐长城的保护利用,能够更加深入地激活三个区县文旅发展内生动力,更加鲜活生动地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注入旅游之中,进而形成全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擦亮“好客山东·好美淄博”金字招牌。

加强齐长城保护利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齐长城沿线区域涵盖淄川、博山、沂源的11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通过加强齐长城的保护利用,可以聚合各方面力量,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就有了更多的发力点、着力点,可以提高沿线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吸引城市年轻人走入农村创新创业,也方便农村群众走到城市求职就业,实现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

主要做法和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工作路径。成立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领导小组,顶格推进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高标准编制出台《淄博市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明确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等重点建设内容,构建起前瞻性、精品化的发展格局。《让齐长城可研可学可感可触 奋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样板段”》入选2022年度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利用。一是立足根本,加强齐长城本体保护。目前,齐长城(淄博段)沿线有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83处。加大齐长城巡护力度,与文物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密切结合,落实齐长城安全保护责任;实施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投入174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圆满完成核桃崮段、城子段等4段齐长城本体遗址修缮工程。二是强化日常管理,守牢齐长城安全底线。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设置文物保护标志;在全省率先建成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为全市157位齐长城巡护员和各级齐长城保护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齐长城保护的精细化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孟姜女传说、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等齐长城沿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示和传播活动,生动展现齐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赋能文旅融合,彰显文化特色。一是丰富齐长城保护利用载体。用好齐长城沿线优质文旅资源,深入挖掘淄川聊斋文化、博山陶琉文化、沂源爱情文化等齐长城沿线的地域文化,赋能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二是聚焦齐长城文旅业态发展。齐长城(淄博段)沿线现有4A级景区8处、3A级景区25处,打造的潭溪山景区、红叶柿岩旅游区等一批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景点,成为吸引游客的生力军。齐长城(淄博段)沿线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淄博市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建设的重要抓手,培育了博山中郝峪村、淄川牛记庵村、沂源龙子峪村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带动沿线村民就地就业增收。

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性制约因素较多。齐长城(淄博段)沿线分布有较多的生态保护区,受用地指标、生态红线、齐长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高标准农田、项目金融信贷政策等因素制约,部分文旅项目落地和推进受制约。

沿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滞后。齐长城在我市多处于地势险要之处,道路通达性较差,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够健全,沿线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工作亟需加强。

乡村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齐长城(淄博段)沿线多为偏远乡村,受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的影响,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缺乏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启示和思考

保护利用齐长城,文化文物保护是基础。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利用齐长城,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统筹做好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记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等工作,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村落保护,推进文化活化传承与人文自然景观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保护利用齐长城,完善基础设施是前提。健全完善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的基础设施,是齐长城保护利用的基础要件。要突出交通先行。充分利用我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齐长城为轴线,连通交通节点、高等级公路、干线道路,尽快打通两侧交通“毛细血管”,建成品级等级较高的汽车自驾游道路,做到快进慢游、便利转换。要突出配套建设。合理布局一批自驾营地、服务驿站、休闲步道等,支持建设齐长城沿线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一批研学基地、艺术创作基地、文化客栈、精品民宿,让广大游客来得高兴、游得开心、流连忘返。

保护利用齐长城,丰富文化体验是关键。当前,文旅消费有更高的诉求,而沉浸式文旅消费模式恰恰在体验感、互动性与场景感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要打特色牌。齐长城沿线区域文旅资源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区(县)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打造可看、可玩、可参与、可带走的文旅融合产品。要打研学牌。建设培育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着力开展国学经典研学游、博物馆研学游、考古研学游、地质研学游,打造“稷下学宫”研学品牌。要打数字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持沿线打造沉浸式旅游演艺、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数字IP内容等产品品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齐长城体验云游平台,加快推进沿线民俗村落、景区景点、游客中心等数字化建设,提供场景化、数字化、智慧化服务矩阵。

保护利用齐长城,促进乡村振兴是目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齐长城沿线百姓安居乐业,是齐长城保护利用的初心所在、目的所在。要摸清沿线区域村庄基本情况,突出不同资源禀赋和文化特点,分门别类打造特色鲜明的“文物村”“手造村”“旅游村”“生态村”“产业村”。要培育特色文化。挖掘用好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各类遗产遗迹,积极开发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更具参与性、互动性、深层次体验性的文旅产品,孵化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特色文化品牌。要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旅产业项目,鼓励村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要素参与其中,吸引大学生、农民工、专业人才、创业团队等返乡创业,让群众赚上“文化钱”“旅游钱”“生态钱”“产业钱”,推动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来源:淄博日报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