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淄博,会在不经意间与博物馆相遇。它们或居于殿堂,恢弘大气、底蕴深厚;或“隐”于民间,规模不大、陈列简单,却都将珍藏与全民共享,凭借举办展览或研学活动聚拢人气,为城市增添文化气息。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代、未来的桥梁,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合适的去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走进博物馆,与历史促膝长谈,找到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共鸣。
底蕴深厚 “能触摸的历史”遍布全市
淄博是文物资源大市,数千年的历史,为这片热土沉淀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存和非遗瑰宝。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将重点支持青岛、淄博、潍坊、济宁等市先行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2022年,淄博市出台《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建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淄博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格局。
为文化建档,为历史存根。如今,打造“百馆之城”品牌成为淄博人的共识。打造“百馆之城”,淄博底气从何而来?
——淄博是齐国故都和齐文化的发祥地,是近现代化发展的红色革命文化之地,也是一座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此实现规模化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产业资源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也为淄博建设博物馆之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淄博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23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齐长城)、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40处,包含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40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358处,县级重点文保单位52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五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505件/套。
——全市经省文化和旅游厅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7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2家,非国有博物馆53家,博物馆总数位居全省第三,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与国家级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淄博市目前实际运营的各类博物馆66家,按照全市470万人口计算,已到达平均每7.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目标;到“十四五”末建成百家博物馆,可以实现每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博物馆整体工作将在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连日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人气很足。
成绩惊艳 城市“会客厅”火爆出圈
陶瓷琉璃、钱币、奇石、红木、酒文化、金石拓片、饮食、民俗、自然地质……作为城市“会客厅”,门类多样的众多博物馆极大丰富了淄博市旅游资源和产品,将无形的文化变成可触摸、可深度体验的文化。“淄博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到淄博来就是要体验淄博的历史文化,参观博物馆必不可少。因为这里有名人的遗存、文化的遗迹,有淄博历史的叶脉和鲜活的记忆。”济宁游客吴女士说。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300多万人次游客走进博物馆打卡体验。
淄博市博物总馆参加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授予最高荣誉“弘博奖—最佳展示奖”;淄博市博物馆“齐风学堂”获第五届全省博物馆十佳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红色淄博——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个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第二批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和山东省教师实践教育基地评选中,山东百年课本博物馆获评“第二批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傅山地质自然博物馆获评“第二批山东省教师实践教育基地”;今年4月,第二届国家工业遗产峰会上,淄博市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申报的《“三转一响”里的记忆》荣耀入选首届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诸多亮眼成绩的取得,无不为博物馆之城建设增砖添瓦。
近年来,淄博市各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推出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企业,文创产品展销、青少年非遗项目体验、中医健康养生工艺咨询等活动,成效显著。穿行在聊斋小院,听聊斋故事,学聊斋俚曲……来自济南十六里河中学的学生分批走进蒲松龄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探源《聊斋》之旅。今年以来,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学塾·四个一”特色研学课已接待中小学生1000余人次。从山东博物馆引进《虫·逢——世界珍稀昆虫标本展》《瓷起风禾——山东博物馆调拨文物展》,设有精彩互动区和配套研学课程。依托市博物馆学会,已组织两场大型文物公益性鉴定活动,将常态化鉴定活动从中心馆向区县馆、非国有博物馆延伸,力争打造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拿得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吸引近百余人参加,不少收藏爱好者专门从济南、滨州、潍坊等地赶来。
活化利用 擦亮文博资源“金名片”
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还让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
“陶琉馆我一年会去好几次,每次逛都有新发现,比如有意思的展览、有特点的文创。”市民王先生觉得似乎更生动、更有趣了。“以前觉得是一处景点,现在更像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间了。”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参观,可以获得深入历史场景、触及历史语境的沉浸式体验,户外露营样式的休闲区域、网红楼梯等颜值超高的十大打卡地,以琉璃天鹅、鸡油黄编钟、青釉莲花尊为原型制作的文创雪糕、文创糕点等等,也带给游客新鲜时尚之感。
“为了一切人,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全面优化配套服务,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全力抓好游客中心建设,综合提供讲解、咨询、投诉、物品寄存等服务。增设就餐中心、医务室、临时邮局、休憩设施,让场馆服务更加暖心,赢得各地游客的广泛赞誉。
精美的展品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创新求变 寻找博物馆之城“淄博模式”
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是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淄博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主力军。但因为种种原因,有的非国有博物馆存在藏品管理水平不高、陈列展览水平不高、学术研究不充分、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受阻等问题。5月17日,2023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等8家博物馆与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等8家非国有博物馆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助力非国有博物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实现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更加广泛、更具深度的资源共享、交流互鉴。
淄博市博物总馆党委书记、馆长侯本兵介绍,今年一季度,“博物馆之城”建设办公室以制定培育计划、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开展工作,总馆业务科与市博物馆学会秘书处、“博物馆之城”工作专班“三合一”模式合署办公,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包联系1-2个区县、功能区,实行定期联系调度、现场办公。全市42家博物馆组建市博物馆学会,搭建起联合发展、资源共享的协作平台,为打造全市博物馆集群平台奠定了基础。征集全市博物馆外景图片,制作完成“博物馆之城”手绘地图,为“博物馆之城”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下一步,淄博市将紧盯已经建成并具备上报条件的警察博物馆、红军师师史馆、淄博师专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坚持“一馆一策”,督促尽快完成相关建设。优化博物馆体系,重点打造齐文化、陶琉文化、黄河文化、商埠文化四大博物馆群,实现博物馆建设与城市记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放大集聚效应。成立全市博物馆行业专家库,建立“博物馆特派员”制度,定期选派专家到非国有博物馆指导业务工作。与市内高校合作,培训选调优秀大学生参与假日场馆讲解,开展课题研究。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拓展跨界融合,推动博物馆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力争2023年全市国家一级博物馆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2025年全市基本完成国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博物馆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信息,散发着城市的文化之光,是读懂淄博这部巨著最好的注解。淄博,这座有着多彩魅力的城市,正以稳健步伐开启作为“博物馆之城”的奇妙文化之旅。
来源: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