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高青县唐坊镇一家油田项目工地,两个体量巨大的白色储罐在绿阴之下特别显眼。储罐下的阀门管线上,一指多厚的冰透出阵阵凉意。
“储罐内储存的是液态二氧化碳,罐内温度零下20摄氏度。”项目部经理屈龙涛介绍说,这些液体二氧化碳来自齐鲁石化公司。作为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在临淄区捕集的齐鲁石化公司二氧化碳被压缩为液态后,通过汽车运送到高青县,源源不断注入地下油藏,进入岩石当中驱出石油,驱油效率提高40%。“该项目变废为宝,不仅能够提高石油产量,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现场工作人员言语中充满自豪。
今年以来,淄博以“生态+”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老工业城市迈出“低碳”发展新步伐。
低碳发展,你追我赶。据了解,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临淄区今年投资近10亿元,实施38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预计实现减排约500吨。目前,14个项目已完工。其他项目正加速推进。这样的减排项目,在其他区县也比比皆是。
近年来,淄博在全省率先打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战,对4172家企业开展规范治理,对347家企业工业炉窑实施深度治理,启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关停、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914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加快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压减淘汰,成效逐渐显现。
减碳的同时,淄博还积极培育新动能,着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打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19条产业链,助力淄博企业向“新”生长。2021年淄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半壁江山”。
向“新”生长,抢占先机。7月8日,淄博首批氢燃料冷藏车交付运营启动暨氢能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淄博会展中心举行。淄博舜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50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正式下线投入运营,标志着淄博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电机—整车”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近年来,淄博超前布局,将氢能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高端绿色转型的着力点,聚力加快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纳入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河北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的合作城市,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减碳降碳,谋求长远,非一日之功。淄博大力实施外电入淄、清洁能源替代、新能源倍增、煤电机组整合提升、智慧能源改造、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六大能源工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外电入淄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天然气使用量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同比增长15%。
付出终有回报。2021年,全市6项主要污染物全部降低,优良天数222天,创2013年以来历史最好记录。今年1至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2%,良好天数109天,同比增加整整7天。
7月24日,一场大雨过后,许多市民拿出手机,把镜头对准蓝天白云,在朋友圈晒蔚蓝的天空。从“盼蓝天”到“晒蓝天”,减碳减出靓丽新天地。 (姜乾相)
来源:淄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