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梦泉村

摘要 踏着夏日暖阳,沐浴清新山风,沿着“幸福嵧”的蜿蜒山路一直前行,走到路的尽头便来到了三面环山的梦泉村。

微信图片_20220609082909.jpg

又是一年杏儿黄。黄黄的甜杏,从绿绿的杏叶中露了出来,圆的、椭圆的,晶莹中透着金光。捏在手中,有种软软的感觉。用鼻子闻一闻,透着一种沁人心脾的甜滋味。“小伙伴们,快来摘呀!”循声望去,几个小朋友,翘着脚尖,将一颗颗甜杏儿摘在手中。“山上杏儿黄,山下麦稍黄。村民两头忙,丰满有希望。”梦泉村党支部书记李业波说出的话,就像田园诗一样美。他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金秋十月,梦泉村山上的十几种果实不断,真正步入了采摘季。

世界级非遗齐长城、国家级非遗孟姜女哭长城、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地理标志“淄博池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区……这个地处淄川区东部山区、一个仅有200余人的小山村竟头顶9个国字号荣誉,让人在赞叹的同时更多的是好奇和向往。

微信图片_20220609082859.jpg

踏着夏日暖阳,沐浴清新山风,沿着“幸福嵧”的蜿蜒山路一直前行,走到路的尽头便来到了三面环山的梦泉村。山坡上,杏树梨树相连、枣树松树漫山遍野,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天然的油画,美不胜收。来到村中,古树、古桥、石屋,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让人仿佛置身“香格里拉”。

美丽传说激活梦泉人文灵魂

这个因梦得名、有着诗一般名字的古老小村落,流传着各种传说和故事。

梦泉村三面环山,房子全部是石头建造。这里的每一块石、砖都有400多岁,但关于梦泉村的传说却不止于此,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1956年,梦泉村一带就出土过春秋时期的铜镞、铜剑。

传说公元前341年春,孙膑在此梦到一神泉,掘开后清冽甘甜,他挥剑在巨石上刻下了“梦泉”二字,并写下了闻名天下、脍炙人口的《孙膑兵法》。

但也有专家推测,因为有齐长城遗址和古兵营遗址,肯定驻扎过兵营部落,随着士兵的安营扎寨,家属和小孩的增多,逐渐就形成了小村落,演变成今天的梦泉村。村党支部书记李业波说,村东嵧口坍塌的梯田石堰中凸显了老屋墙的痕迹。

种种猜测都无从考证,梦泉村因此也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站在梦泉村的开阔处,抬头就能望见村西峻险的劈山岭,海拔712米,岭上至今有保存完好的齐长城遗址、古兵营遗址。据专家考证,这一带的齐长城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最长的一段。

李业波介绍,大多数村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于齐长城等古遗址的保护意识很强,以前从不舍得拆石盖房子。现在要是有人去破坏,当地群众都会及时制止,正是这种保护传承才有了现在的齐长城遗址。而高1.8米、宽1.1米、厚15厘米、重约1吨保存完好的千年石门,历经千年风雨,成为最好的见证。

除了世界级非遗,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国家级非遗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哼唱孟姜女小调,直到现在,梦泉村仍有村民能较完整地演唱古老的歌谣《十哭长城》和《孟姜谣》,成为孟姜女传说的有力佐证。劈山山顶上有两块大石平台,当地人称为孟梁台,相传是当时人们为了纪念孟姜与其丈夫杞梁命名并传承下来的。如今,两个最大的汉字“福”“寿”,镌刻于上,成为市民祈福求寿的新平台。

梦泉模式成为乡村旅游样本

一提到梦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梦泉生态旅游景区。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在景区的停车场处,石头搭建的临时摊位上,摆满了山鸡蛋、花椒、长虹枣、杏仁、穿地龙等农副产品和中草药材。79岁的杨丽花大娘热情与游客交流着,与杨大娘一起摆摊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虽年长,但耳不聋、眼不花。通过交谈得知,以前没开发景区,他们要跑到4公里外的幸福大集上去卖,腿脚行动很不方便。自从有了这个小市场,游客多不说关键不用出村,还吸引了本齐、杨家等附近的村民前来摆摊,而且一律免费。

梦泉村有着独特的小气候,昼夜温差可达10余度,野生植物丰富,既有特产于当地池梨、长虹枣、鱼子石,又有数不尽的野生中草药材,还有味甘质清的梦泉水。

如何的利用优渥的自然资源,加强自身“造血”?

原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优势。2004年,该村成立了淄博梦之泉农业开发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2006年,“公司+农户+基地”的“梦泉”模式应运而生,并全省推广。

“农户以土地入股,农民在公司打工,获得年底分红和工资双重收入。”李业波说,每个入股的村民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目前整个景区吸纳了50余个。

81岁的孟凡美大娘说:“东营、济南、滨州等来游玩的人非常多,俺自家产的这些东西根本不够卖。”游客最多时,一年突破了10万人,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1000元达到了2021年的10000多元。而十几年来,从来没有发生一起村民与游客闹矛盾的事情,反而人人都是免费导游和讲解员。“老百姓就住在景区里,我们尽量打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绝不能把‘梦泉旅游’的品牌砸了。”李业波表示。

新模式的引入还吸引了很多外出村民的回归。在景区市场的对面是大乾园饭庄旅馆,它的主人李兴斌就是其中之一。现年64岁的他自幼喜爱画画,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最终选择了2007年回村发展,利用自家老屋办起了梦泉书画院和家里旅馆,以梦泉景色作画、赏景,接待游客。一幅幅以梦泉山水为底色的国画,也被游客带到了全国各地。“画上梦泉”成为梦泉村的又一张“艺术名片”。

保护开发打造养生度假天堂

在村内,一座两层石楼已整修完,几处古老的四合院也全部修缮完毕,都是按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的。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梦泉村获得了300万元的政府资金扶持,但据李业波介绍,这远远不能满足村内老屋、古树等保护和修缮需要,他们还的继续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保护和开发常常是一对矛盾,而梦泉村就找到了一个平衡发展点。梦泉山庄度假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36座小房子建在山地中、大树边,以柿子园、樱桃园、花椒园等命名,别具特色。漫步在其中,古树挂满了粉红色的甜杏、浅绿的淄博池梨、稚嫩的长红枣、圆小的山楂……来自淄川的高茂美正在杏树下动作优美的练瑜伽,红杏缀满枝头,人与美景相互映衬,煞是好看。高茂美说,这里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温润。清晨,画眉、斑鸠等各种鸟儿清脆的歌声不断,傍晚寂静的只剩柴门狗吠,真可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千年梨王、千年杏王……历经沧桑的古树在梦泉村可谓数不胜数。随着村庄的发展,村民意识也不断增强,以前梨树没人管,现在修剪、浇水大家都格外上心。在一处古井边,正巧碰到打水的李传营,他说,今年天旱,这水是用来浇灌梨树的。据悉,全村仅梨树达到6000棵。2021年经济林干鲜果品达到60万斤,而2004年连10万斤都不够。

梦泉村还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仅有的200多名村民中,80多岁以上的老人就高达20余名。89岁的李作明,竟然还能挑水;85岁的李兴恒也能进行简单的劳作。对于梦泉人长寿的原因,有人归结为清新的空气,有人归结为甘甜的泉水,还有人归结为天然的食物,其实除了这些,应该还有村民们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和勤劳务农的本性吧。

“下次再来,你就会看到旧村改造的民舍,外观修旧如旧,里面设施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搭建的露天营地,与自然天成的山色、林区相得益彰;特色的研学游线路,让学生们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历程,感悟生命的珍贵。”对未来,李业波信心满满。

是的,无论传说还是长寿,梦泉村的灵魂是活着的,它在勤劳朴实的村民的血脉传承中得以保存。这才是它9个国字号荣誉集一身的重要原因吧。(闫盛霆 仇慧清)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