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博山“陶瓷双年展·文旅夜话” 在颜神古镇举行,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济光学院、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等机构的14位院长、教授参加。作为受邀学者之一,我作了《博山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现场发言,现分享如下。
博山工业文明的形成,起源于唐代对煤炭的发现、挖掘和使用。自唐代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数千年时间,博山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辐射区,沂源扁扁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博山仅有几十公里,那里是新石器时代的源头,遗址发现的红砂陶残片,据碳十四测定有不下于上万年的历史。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刊发的论文《寻根东亚南北方人群 探源华夏族群与文化——创新古DNA技术,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其中古DNA寻根探源华夏族群与文化章节中显示,研究所涉及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样本,包括来自北方山东、内蒙古地区5个遗址(扁扁洞遗址、小荆山、小高遗址、博山遗址、裕民遗址)距今9500—7700年的7个个体,这里的新石器时代博山遗址就是博山区池上镇下小峰村龙门洞遗址。
当几千年的陶瓷制造走进唐代,遇到热值远超木料的煤炭,便迅速发展起来,以致通过宋三彩等宋代古陶瓷遗址的挖掘,让我们看到了博山宋代以来陶瓷发展的繁荣,经过元代、明代、清代的持续发展,作为磁州窑系重要组成的博山陶瓷产地,被冠以“北国陶苑”的称号。最近,张光明先生立足淄博当地,深入调查、发掘、研究淄博陶瓷的特点和内涵,提出淄博窑的概念,使淄博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了一席之地。淄博窑概念的确立,与博山千年以来的陶瓷制造史关系密切。不同历史时期,博山陶瓷从业者、业界翘楚都做出过惊艳世界的贡献。
博山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朱一圭,以博山辘轳把出土的宋代玛瑙釉残品为范本,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黑陶着彩的课题,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最终克服了几千年来黑釉不能着彩的问题,创制出黑釉立粉彩陶,后来又发展成玛瑙釉,也就是驰名中国的鲁花釉,至今还是中国花釉的最高水平。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外交部礼宾司从博山美术陶瓷厂选中了朱一圭的《竹鸡》黑釉立粉挂盘送给参众两院,邓小平对美国人说,黑釉来自于中国民间,“竹鸡”画的是竹子和鹌鹑,竹子是竹报平安,鹌鹑也是平平安安,中国人民不希望战争,希望世界和平。这是博山陶瓷、陶瓷艺术家对世界的贡献,人们不应该忘记。
陶瓷和琉璃从某种角度说是共生共存的产物。中国琉璃起源说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失误,出现了高温,于是发现在陶瓷上附着了琉璃质,之后,人们便自觉地通过调整原料配方、烧成温度,得到了琉璃。博山琉璃的历史起源不可考,但有很多传说,比如说远古时代的女娲补天。比如说道家路申炼丹等等。还有一些地名也暗含着琉璃历史元素,比如禹王山居所在的姚家峪,名字就很让人好奇,据一些文史界老先生们说,姚家峪很早的时候有一个类似古代琉璃窑炉遗址的东西,因为垒梯田清理掉了。姚家峪据说没有姚姓居民,叫姚家峪,一是曾经叫燎渣峪,就是博山方言里诉说的炉灰,下大雨的时候,姚家峪会顺着山谷冲下燎渣来,说明这个地方曾有窑炉存在。一个是说叫窑家峪,烧窑的窑,意思是这里历史上曾经烧造过琉璃的地方。
可以有实证的是,元代末年,博山的琉璃生产已经达到国内最大规模,这就为明清两代博山成为中国琉璃制造的中心和集散地奠定了基础。1982年11月,博山大街北头,一家百货公司在建设商场大楼的时候,挖到了一个琉璃制造遗址,故宫博物院、淄博市、博山区考古专家立即进行现场挖掘,断定这个琉璃窑炉遗址属于元末明初,而且是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处古代玻璃窑炉遗址。
可见,博山的工业文明以手工业为主要形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开始了。
到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机械制造平板玻璃、官商合办的博山玻璃公司成立于1904年,同年6月建成胶济铁路张博支线。坊间有一个说法,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十九世纪末考察了博山,看见广袤的大地之下覆盖着丰富的优质煤炭,写了《中国》一书,呈报议会和内阁,瓜分中国的时候就要山东半岛,然后顺利得到了山东,修建了胶济铁路,把博山八陡的高热值优质煤炭(博山人叫大山炭)源源不断运往德国,打造出世界上最优质的钢铁,得以有能力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说法没有进行论证,只是一种逻辑上的猜测,但是德国在山东半岛,掠夺去大量包括博山煤炭在内的战略资源是不争的事实,起码,德国的军舰和轮船是能用上博山大山炭是起码的。
1924年建成博山到八陡的货运铁路,博山最早的发电厂建于1940年3月。矿业、陶瓷业、琉璃业的持续发展,使这里聚集了十数万计的产业工人,所以在我党成立之初,就有王尽美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深入博山工矿区发动工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博山因为工业地位显赫,在西方国家是地标性的。1995年夏天,曾有机会去美国参加吴仪副总理倡导的中美企业家圆桌会议。在北京起飞的美国航班上,它的即时航线图有标注,出北京就是博山,然后是上海,从上海又北上,进入日本,当时我就非常好奇。
新中国成立以后,基于产业优势和博山位于鲁中山地向北方平原过渡带的地理优势,国家把大量机械制造、军工、化工、钢铁、建筑材料、电机电泵、无线电设备等产业在博山布局。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年面临各种境外势力的恫吓威胁,不得不考虑国防战备的需要,大量工业门类在博山布局,一旦战争爆发,十分便利向山区转移。这种工业优势一直保持到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时期,后来,随着博山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博山许多国有工业企业停产转产,比重下降。近二十年以来,淄博所形成的组群式城市格局,不利于资本聚集和劳动力聚集,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不少制约,迫使城市功能由产业向文旅变轨转型。但是积累了上千年的工业文明,除了留下大量的工业遗存,还为博山留下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博山工业遗存十分丰富,以13座古窑和第5车间为核心的颜山古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处,感谢颜山古镇的设计者、建设者为博山留下了“一座古城”。博山玻璃公司也是百年中国玻璃工业的肇始,德国人建设的厂房还在今人手里使用,可惜申报中国工业遗产仍未取得成功,尚需继续努力,而据专家们说,建于1938年的济钢倒是成功跻身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未经核实)。
这些工业遗存的发掘和整理,让这大量博山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更具对应性:
一、造就了博山人特有的工业素质
长期工业产业的训练,养成了工人群体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素养或多或少保留在工人阶层的意识当中,当他们所在的大企业停产下马以后,他们才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就业岗位,入职新的工厂,虽然会有沉痛和焦虑,但没有整体性就业恐慌;
二、造就了大量的民间技术沉淀
工业繁荣时期培养起来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随着企业从市场上退出,或者自己年龄增长退出工作岗位,但他们身上保持着大量的技术财富,仍然能够在工业新业态发展中发挥作用。新冠疫情肆虐最吃紧的时候,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在突破西方在预灌封注射器设备领域的垄断时,自行研制预灌封成型机,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老董事长高延民请教了一位博山电机厂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又推荐了山东机器厂的一位退休工程师,给他们提出用磁悬浮技术代替德国齿轮传动技术的建议,结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磁悬浮技术的预灌封成型机,研制成本和工艺精度远超世界发达国家,将为我国新冠疫苗供应做出重大贡献。这一科研成果将一举突破西方预灌封注射器专业成型设备的技术封锁,是博山工业文明遗存的时代体现。
三、造就了博山人善于学习的习惯和讲究
博山地区的民众对学习的重视,特别是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是十分突出的,这个特点似乎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
四、造就了博山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这些生活方式体现在博山人特定的生活起居模式,语言行为模式。住四合院,走胡同道道,家家户户有地炉,用大漆家具,婚丧嫁娶特色显著。
五、造就了博山人特有的生活情趣
琴棋书画人物,音乐艺术人才,从来都是层出不穷,历朝历代都有影响全国的文人诞生,民众的艺术鉴赏水平相对较高,大量的京剧爱好者存在,殿堂级的京剧大师在博山演出,不敢丝毫懈怠,不能出一点纰漏,这在国内是较为出名的。
五、造就了博山人特有的文化自信
上千年的手工业发展、煤炭、陶瓷、琉璃三大产业的大繁荣,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门类齐全,不少企业在国内享有盛名,使博山民众的言语行为特别有底气,这是好的方面,但是也有这种现象,就是自信过度导致不同程度的自负,阻碍了学习外来技术、外来文化,是一种负面因素。
六、造就了博山人特别的生活态度
千年以来的工业发展,特别是煤炭、陶瓷、琉璃三大产业都是条件艰苦的行业,而每个博山家庭几乎都与这三大产业挂上关系,形成了他们及时享受生活的特征,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对吃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找不出任何一个城市像博山这样早餐点遍布大街小巷,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个会做菜、会做几大桌十几桌菜的“半把刀”, 2013年,饮食文化研究专家赵荣光教授在《中国饮食文化史》就提出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2016年7月,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带着国内顶级专家团队三次来到博山征集资料、现场调研、论证,他们走街串巷,探访饮食文化在民间的深厚积淀,一致认定博山为“中国鲁菜发源地”。
诸如此类的文化特征还会举出很多,这些特征使得博山和博山人成为一个神奇的存在,值得研究。也使我恍然而悟,访过无数博山人,写过无数博山人,原来是为了读懂博山,读懂博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