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国力雄厚,从一贫如洗到小康富庶……一个个令人惊羡的华丽转身,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1921年到2021年,在国家发展的每个领域,在国家需要的每个时刻,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他们,以小我之力,筑大国之华。
【国防科技领域杰出代表】
黄旭华: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曾经的他想学习父母做个医生。年少时,面对日本鬼子的轰炸和百姓的苦难,黄旭华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我不学医了,我要造飞机、造大炮,造军舰,总之什么能对付敌人,就学什么!”
1958年,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可中国无一人了解相关技术。面对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嘲讽和蔑视,毛主席愤怒地表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因为这句话,黄旭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核潜艇事业。
1958年,黄旭华被秘密召集入京,任命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自此 30年,他再也没回过家,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联系,只是逢年过节给老人寄去十元钱,以此来表达孝心,甚至直到父亲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做什么……
2017年11月17日,在与受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请他坐到自己身旁。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从组建团队到研制成功,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对于科技落后、经验全无的中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直到今天,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也只有6个!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95岁的黄旭华将一生奉献给了核潜艇事业。对于国家,他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但是对于父母兄妹,他却是个“不孝之子”。自古忠孝不能双全,黄旭华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农学领域杰出代表】
袁隆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个月前,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令无数国人悲恸哀伤。从小就对农业有浓厚兴趣的他,曾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坚定了他农业报国的决心。于是在1949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从此踏入“农门”。
1956年,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他,便开始带着学生们进行农学实验。心中的信念激励着他:“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64年,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19年10月22日,长沙,第三代杂交水稻现场考察与测产专家评议会,89岁的袁隆平带领嘉宾在田间观摩。
从30岁到90岁,从第一期超级稻到第四期,袁隆平一生 “泡”在心爱的实验田里,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中国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说:“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他一直认为,自己热爱的中国,既是他永攀新高的动力,也是所有梦想的终极目标。
【医学领域杰出代表】
钟南山: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从非典到新冠,攸关生命的大考,他从不缺位。出生于1936年的钟南山,如今已近85岁。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开始了他对呼吸疾病几十年的研究。1979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面对国外导师极力挽留,钟南山表示从没有想过不回国,“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机会出去留学,学了以后就得回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水平”。
2020年1月28日,钟南山院士在谈到“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时,哽咽落泪。
2003年,非典突发,67岁的他临危不惧,坚持“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新冠袭来,84岁的他又挂帅逆行,仍像战士般战斗在最前线。他用院士的专业消除了人们对病魔的恐惧,又用战士的勇猛和国士的担当诠释了一个医者的责任使命。
他曾说:“我这样一个医学世家出身的人,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紧贴着祖国的。”他还说:“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如今的他,还一直奔跑在为祖国奉献的路上。
【教育领域杰出代表】
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刚刚结束的 “七一勋章”颁授现场,张桂梅的发言掷地有声,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爱。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点亮了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张桂梅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让孩子感谢党和政府就足够了。
她致力于教育扶贫,自己却因常年操劳透支了身体,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肺纤维化、颅骨骨瘤、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靠吃止疼药每天坚持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
从17岁到64岁,从青春靓丽到苍老憔悴,张桂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她还告诉学生:“不要感谢张桂梅,要感谢党和政府,是党和政府帮你们圆了梦。”
【航天领域杰出代表】
聂海胜:在浩瀚天宇,飞出中国龙的轨迹
近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让57岁三上太空的聂海胜,再次刷新中国航天记录。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位航天英雄,是凭着怎样的热爱走到今天的。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杨垱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家境贫困,差点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是母亲的坚持、学校的接济,才让他得以继续完成学业。1983年,聂海胜成功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1998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完成了从“航空”向“航天”的转变。
过去23年时间里,神五、神七、神九任务,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神十二任务,他三度飞天。他是中国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也是中国现役年纪最大的航天员。光荣背后,是他23年不懈的坚持和不断自我提升。
38年前,大学报到,让年轻的他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38年后,年过半百的他,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却依然年轻。他说:“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就会勇往直前!”
双向奔赴,让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回望百年征程,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可以说,国家和个人,构成了不能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时代需要伟大的引领,也需要平凡的付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普通人,用他们的微小之力热爱着国家。像扎根在我们身边的9000多万名党员同志,像疫情面前逆行而上的抗疫医护团队,像志愿到边远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们……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凡力量。
人生的意义并非由年龄界定,生命的苍穹也会因为奉献而更加宽广辽阔。因此,不管是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还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抑或是在社会摸爬多年的工作者……只要我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
并非优秀的人才爱国,而是爱国的人才优秀。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结在祖国这棵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当更多人把热爱挥洒在祖国这片热土上,这片热土才能温暖如春。愿我们都能不负热爱,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