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两会”热词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

摘要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中小企业能从“两会”经济热词中看到哪些发展契机?如何用好政策红利?

随着2021年全国“两会”顺利闭幕,创新、消费、数字化等经济热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中小企业能从“两会”经济热词中看到哪些发展契机?如何用好政策红利?本刊记者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通过梳理全国“两会”经济热词,为中小企业解读未来几年的政策走向。

「创新」衣食住行领域是中小企业创新的“主阵地”

“十三五”期间,我国创新科技成果斐然。载人航天技术逐渐成熟、探月工程令世界瞩目、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也有长足的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成为最受瞩目的热词。

“ 两会” 期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支撑作用。我国在高精尖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创新绝不仅存在于科技领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贴近民生的衣食住行领域的创新同样举足轻重。

“相较于高精尖科技领域的创新,中小企业在贴近民生的衣食住行领域更有创新优势。”杜创说,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贴近市场,因此信息多、机制灵活、束缚少,他们的创新更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并且有机会做大做强。小米手机、滴滴出行、腾讯微信、支付宝数字化支付技术等产品能迅速获得市场从并快速成长即为明证。

微信图片_20210412110709.jpg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这些中小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积极抢占和填补各种市场空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65%的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亦更加清晰。但与此同时,其创新发展的难点也越来越突出。杜创分析称,从当前发展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不足。科技创新前期资金投入大而收效相对缓慢,在长期投入和短期生存方面,很多科创型中小企业无法平衡。“有些中小企业连吃饭都是问题,何谈科技创新?”杜创说。二是知识产权难保障。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律师,一旦企业的研发成果被盗用,这些中小企业很难维权。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出台,也为中小企业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底气”。

「消费」新消费市场潜力充足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呈负面拉动。据统计,2020年三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转正,但从全年看仍然是负增长,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消费端增速的放缓,短期内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也迫使很多企业进行供给端转型提质。有专家分析称,2021年,国内消费市场将由“急”变“缓”,由“快”变“慢”,质量和性价比将成为今后消费者选择的重点。以此倒推,企业必须从重营销向重产品方向转变。

消费领域的新变化在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有所体现。《纲要》明确,要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等使社会熵减而非熵增方向发展,新型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的主流,比如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同时,《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四个领域优先发展中国的自有高端品牌。新型消费领域和优先发展的自有高端品牌领域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要求从业者“放缓步子”,以产品为王,切不可“急功近利”,以套路取胜。“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转型提质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点。

当前,中小企业在重点消费领域有哪些成长空间?杜创认为,答案是“互联网医疗”“众筹”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他认为,中小企业要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这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的重点要求不谋而合。

杜创进一步分析称,互联网企业的底层商业逻辑是跨界发展,这势必会产生一些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比如互联网医疗就能为一些中小型制药公司提供一线医院临床数据,相较于传统依赖生物学基础的制药企业,这类制药公司生产的创新药品更具有针对性和市场性。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确定,让农村消费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绿色消费、一二三产业融合消费等新消费场景也会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城乡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农村物流成为未来国内中小企业新的发力点之一。

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收获下沉市场的果实,得益于农村消费升级,也离不开乡村快递这支“催化剂”,各地特色农产品在各大快递企业货源结构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而,无论是承接网购下乡,还是推动农产品进城,农村快递市场都潜力巨大。对于企业来说,早规划、早行动、合理调配已有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精细化布局,方是赢得未来的选择。

「数字化」数字化“奇点”还未来临

《纲要》表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7大数字经济领域被列入未来五年我国数字化建设重点方向,中国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浪潮会越来越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将催生更多新业态和新发展路径。

从2 0 2 0 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41.4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据有关机构研究披露,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二。不过,杜创认为,虽然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晰,但对于传统企业和新型数字化服务企业来说,中国的数字化“奇点”还未到来,也就是说,中国数字化应用网络效应尚未完全形成。

当前,国内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规模还未达到足够数量,如果数字化应用的企业较少,这些企业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当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发展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用户将从数字化规模的扩大中获得更大价值。届时,数字化的价值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是数字化的“奇点”。

微信图片_20210412110714.jpg

杜创认为,当前国内的数字化“奇点”尚未到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很多传统企业还未做好数字化升级的准备;二是数字化服务企业技术不够成熟;三是打破“数据孤岛”和确保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市场机制及法律法规还未完全形成。

数字化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

他说:“目前我们统计企业数字化规模只是统计企业电脑数量,还停留在数字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数据孤岛”现象的形成,也是中国数字化网络化不充分的真实反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在金李看来,中国拥有14亿人口,网民规模近10亿,每天产生海量数据,应用场景丰富,这是中国发展数据经济的优势,但是不同平台企业相对封闭的生态圈,数据的互联互通不够充分,网络化程度较低,导致出现各种“数据孤岛”“数据烟囱”,滋生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乱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 挑战与机会并存。” 杜创表示,互联网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值得关注。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如何让老年人像年轻人一样畅享数字生活?其中蕴藏无限商机。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就建议,推动各级公共数字平台和服务体系完成“适老化改造”,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高频服务事项。

出台完整的信息设备适老规范和标准,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杜创补充称,除了政策指导,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仍需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更多社会企业和社会力量进入该领域,创造更多贴近民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奇点”的降临。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