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有个“深藏不露”的小山村,遍布高水准人文景观!

摘要 让设计国家大剧院的顶级艺术家来改造沂蒙山深处的小山村,还要把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搬到乡亲们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这是不切实际的行为艺术还是文化振兴的大胆探索,这究竟能不能实现?

让设计国家大剧院的顶级艺术家来改造沂蒙山深处的小山村,还要把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搬到乡亲们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这是不切实际的行为艺术还是文化振兴的大胆探索,这究竟能不能实现?

近日,记者来到沂源县实地蹲点采访,倾听乡亲们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故事。

1.png

俯瞰“桃花岛” (刘玉良 穆广辉 摄)

玩艺术,村支书首先不同意 

沂源是山东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是沂河、汶河的发源地,这里风光秀丽,素有山东“屋脊”的称呼。作为沂蒙山区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民风淳朴,红色基因深厚。

2.jpg

李心田文学馆

7月1日,距离沂源县城40公里远、到了与济南市钢城区接壤的的鲁村镇龙子峪村,第7个文化场馆——以《闪闪的红星》作者、著名军旅儿童作家李心田名字命名的文学馆落成开馆。展馆分为李心田文学馆和闪闪的红星展览馆两个部分,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许晨希望后人“能从这些优秀的红色著作中吸收营养。”

3.png

刘玉堂文学馆

而与这个极富沂蒙山区农村特色院落相比邻的,是以著名乡土文学作家、素有“当代赵树理”之称的刘玉堂名字命名的文学馆。这座文学馆建筑面积171平米,主要用以展示刘玉堂先生的文学道路、创作实绩和乡土情怀,是一个集讲学、研讨、交流、接待、展览、档案等多功能的颇具沂蒙乡村气息的民居建筑群。

刘玉堂就是沂源本地人,但在老乡们眼里,他同样是遥不可及。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响应山东“鲁商回归工程”返回家乡龙子峪村创业的山东省政协常委、企业家董方军,敏锐地发现了这里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两年前,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内心萌生。

“沂蒙山区原始的乡村文化是极富价值的,但过去疏于挖掘。”此前,董方军在村里建设的“桃花岛”旅游项目,依托村庄自然风貌,取得了一点小经验。

4.jpg

桃花岛

董方军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理解,“必须把乡土文化基因挖掘好、开发好,所以当年我把刘玉堂老先生请来,写成了《在美丽的桃花岛上》。还要让最有名的设计师来设计这个六百多年历史的小村落,用艺术活化乡村,让传统的乡村文化活起来。”

但“艺术活化乡村”项目真想要落地搞开发,村支部书记董方利这一关,他就过不去。他和村民讲艺术,乡亲们看他是“大忽悠”。涉及到土地、房屋流转和补偿,大伙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5.jpg

山顶俯瞰龙子峪

站在村子对面的山顶上,可以俯瞰龙子峪全貌,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格外秀气。

“大家伙肯定都有疑问啊,这些破房子这么孬,他要去那么多弄那么好,不成‘地主’了么?”尽管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兄们,但回忆起这些分歧,村支部书记董方利“一般不愿意说这些话”。

董方利再一次向记者强调,“我一开始真不理解,老百姓看的是眼前吃穿,外国经验再好,得和中国经验结合起来才行啊,归根结底这些老百姓得能挣钱吃饭。”

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想象啊!和老百姓不好接轨,接不上!”

董方军比他年轻不少,但真嚷嚷起来,嗓门一点不比这位65岁的村支部书记小,“这房子流转了是我的么?咱们这种艺术活化乡村有样板、有对照物,咱们能办不好这个事儿?这到底给谁办的?不就是给父老乡亲办的么!我想办点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呢! ”

6.jpg

这天上午,山顶上风很大。兄弟两个的争吵声很快就被山风吹散。董方利气鼓鼓地开车下山,董方军又嘀咕了一句,“一个支部书记思想不解放,群众思想怎么解放?”

憋大招,两年建成7座艺术场馆

但认准了的事还是要干。为了争取村民们的同意,董方军是绞尽了脑汁。

毕竟都是同村,都是大半辈子的兄弟姊妹、叔伯姑姨,第一招,董方军打出了“感情牌”,先召开部分村民座谈会。而且会场的选址还颇费了些心思——没有在村委会会议室,而是在兄弟俩吵架的山顶上,远处的村庄当背景。他甚至提前准备了矿泉水和蛋黄派。

刚一想开口,村民桑文意就开门见山,“你把房屋土地流转了,屋没处住了,地我不种了没粮食吃了,钱也来不了,那我是不行。生活得有点保障,还得有点小钱花着。”

村民们的要求其实很朴实,想开发可以,有事儿干、有饭吃、有钱花,有美好生活可以向往,否则免谈。

7.jpg

要想富,先修路。董方军的第二招,则实实在在给村里办了件好事。他自掏腰包,为村里修了34.1千米的村道、环湖路、生产路,整个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旅游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紧接着他打出了第三招,请外援。他动用各种关系,终于把设计了国家大剧院的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请来村里开起了工作室,而且一住就是两年;日本“直岛经验”的总设计师福武总一郎亲自带着施工队,在村民桑文意家隔壁,建起了村里第一个艺术馆——时间之花艺术馆。

再到组织都没怎么出过沂源县的乡亲们到日本实地考察,去美国向比尔盖茨宣讲乡村振兴的沂蒙山故事,大家伙逐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这三年,村里路修好了,砚文化博物馆、徐耑艺术馆等7座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成了群落,景区建设越来越成规模,民宿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不出村就有了新工作。依靠艺术活化的“桃花岛”,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美丽乡村。

当头雁,带周边村庄齐脱贫

在积累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宅基地公司化运作、艺术与农业高度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探索经验后,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省级立项审批。董方军又打起了小算盘,把目光投向了周边几个村。

距离龙子峪村最近的村庄有6个,分别是刘家庄、北徐家庄、西徐家庄、鹿角山、姬家峪、刘家坡。6个村子里,有5个是省级贫困村。

8.jpg

刘家坡村航拍

尤其是刘家坡村,在手机地图上,标注的还是“光坡”。这个叫法生动形象但极其辛酸——遍地是石头的村子,长不了好庄稼、留不住劳动力、娶不来新媳妇。

但是在董方军和艺术家们看来,村里清一色的石头房子、石板路、石碾子、石磨盘,甚至还有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指挥部旧址,只要稍加打磨,就是经典的艺术品。

2018年,同时来到这里的,还有山东省派沂源乡村振兴服务队。经过调研把脉,结合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服务队帮村里确定了产业、文化发展思路。

省派沂源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处长刘玉栋告诉记者,在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他们争取企业资金2500万元以上,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和华盛果业示范园。让产业和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设计了村文化广场,群众得到了实惠。

因为有了龙子峪村开发的成果,有了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支持,刘家坡村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刘家坡村支部书记刘爱菊是个做事果断利落的女支书,她告诉记者,在其他村里不好流转的闲置房屋,他们只用了7天时间,开了4个会,就签完了31套房屋的流转合同。

9.jpg

李怀杰艺术馆

不到一年时间,这里也建起了李怀杰艺术馆、三生书院,还建起了两排高标准民宿。大家伙正准备大干一场,又遇到了新问题。

刘家坡村的地下全是石头,极度缺水,民宿建成了、产业园建起来了,为水所困,半年多迟迟无法营业。

10.jpg

刘家坡村民宿

这也急坏了村支部书记刘爱菊,一个月的时间里,只要有打井队的消息她就追问、有线索她就打听,200米、300米、400米……村里先后找了泰安、淄博、临沂等地的五支打井队伍,终于在出村界不到十米、邻村姬家峪村的地界上打出了450米的深井。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现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覆盖的周边鹿角山、姬家峪等七个村,乡亲们都行动了起来,整修道路、美化环境。甚至在曾极度缺水石头村里,大家还自发建起了音乐喷泉。

作为“头雁”的龙子峪村,村支书董方利又有了一个新工作,他带领老乡们种起了生态林。

站在村对面的山顶,20万棵规模的生态林已经初见成果。董方利能够描绘五年后的景象——“碧水蓝天、山清水秀,沂河水源地也保住了,就非常漂亮了,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夜晚,龙子峪村周边近万盏景观灯点亮了老区的夜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的发光大字光芒四射。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故事,在沂源县副县长郑峰看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它不是一个模子套下来,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关键是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把保持村庄特色作为灵魂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充分发掘原有的乡土风情和乡村风貌,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真正让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郑峰说。

(记者:张晓博 崔真真 娄冬梅 王良)

编辑:杨冬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