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血!1100余名退役军人执守边关

摘要 自境外输入性疫情告急,绥芬河市已有1100多名退役军人加入守护国门之战,占全市退役军人总数的3成还多,绥芬河市整个退役军人系统正在为守住一座城、守住这扇门而奋战,不遗余力。

4月8日0时,封城76天的武汉解封;6小时后,距离武汉3000多公里的边境小城绥芬河按下了暂停键——绥芬河市所有居民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

这是绥芬河市自2月6日后,第二次宣布实施封闭管理。

“终于盼到了能去饭店吃锅包肉的日子,一下子又打回了原点。”微博上有网友感慨。

本来已经找好兼职的退役军人刘明则来不及感慨,毅然选择“暂停”生计,再次回到抗疫一线。而他,是绥芬河退役军人系统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

1100余名退役军人连续奋战70多天

绥芬河很小,常住人口仅7万,曾被戏称为“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的城市。可小城虽小,却是中俄经贸大省黑龙江最大的口岸,其公路口岸有24条出入境旅客通道、12条货检进出境通道,口岸年通关能力达到600万人次。

要在阻断病毒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两国商贸流通不中断,这一战很难,也很关键。所以,无数退役军人主动站了出来,虽今朝卸甲,亦要仗剑执边关。

据不完全统计,自境外输入性疫情告急,绥芬河市已有1100多名退役军人加入守护国门之战,占全市退役军人总数的3成还多,绥芬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所有干部职工也全部充实到一线抗疫——绥芬河市整个退役军人系统正在为守住一座城、守住这扇门而奋战,不遗余力。

微信截图_20200514161637.jpg

居民区24小时封闭“大兵”24小时站岗

4月22日,绥芬河雨雪交加,最低气温零下4度,这是重启小区封闭工作的第17天,退役军人抗疫志愿者仍在各小区卡点值守,24小时不间断。

24小时封闭管理,“两人两查三问”——每个卡口至少有2人24小时值守,对出入小区人员查体温、查通行证,询问“到哪里去”“为什么去”“预计何时回”,并做好记录。

要做到这样,意味着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雪,志愿者必须坚守在室外。

说不苦是假的,但绥芬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民亮说:“站岗是我们的‘老本行’,所以我和队员们说,咱们尽量多承担,减轻同班其他志愿者的负担,当兵的这个时候不冲在前面说不过去呀。”

绥芬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局干部职工也全部出动,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一支疫情防控突击队,比肩战斗。

绥芬河的4月仍然如冬天,可人们会永远记得带着温度的迷彩绿,他们也纷纷送去热帖、水果、方便面……试图去温暖这些迷彩绿。他们说:“大冷天儿的,这些退伍的老兵图个啥?还不是为了大家好!”

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爱

“我是退役军人,也是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人,我更得冲在最前面,把回国隔离的同胞照顾好!”

输入性病例初起,绥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工任鹏举就主动请缨到境外输入人员集中隔离点“凯翔宾馆”工作。

3月29日晚,任鹏举负责的第一批入境归国人员30人抵达隔离点,有的不配合一人一房隔离管理、有的拒不缴纳住宿费用、有的提出各种需求.....任鹏举却说他能够理解:“回不了家他们心里多难受,我们多关心,他们就能多安心。”

他挨个儿沟通安抚,帮忙买晚饭、注册健康码……半个月后,12名吉林省隔离期满人员返乡后,纷纷给任鹏举发来感谢的微信,还有两个人委托绥芬河当地广告公司送来锦旗,上面写着:病毒无国界,人间有真情。

念着家乡的还有那些在外的老兵

“绥芬河是我的家乡,家乡有困难,我必须回来参加家乡保卫战。”

微信截图_20200514161712.jpg

武汉解封那一晚,家住广东的绥芬河籍老兵结束了50多天的武汉爱心车队驰援,拿着开好的健康证明,和一起驰援武汉的两名黑龙江车队队友出了城,一路奔向老家绥芬河。

在绥芬河镇凯丰小区,张凯的房子成为志愿者的住所,车库成为防疫物资的仓库。他还购置了两架无人机,必要时将用无人机升空为小区和公共场所消毒。

4月16日一早,张凯和车友走上街头,为工作中的环卫工人发放口罩,一上午就发出口罩1000多只。

“方舱医院开始启动后,我们将做好医护人员的临时接送工作,我们有在武汉自我防护的经验,也了解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服务更方便。一些物资也可以帮助运输。”

直到现在,绥芬河的战斗还在继续,而这些守城、守国门的老兵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句话——疫情不灭,我们不退!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