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第24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记者在30人的名单中看到一抹温婉坚强的身影:沂源县东里镇福禄坪小学教师任纪兰。
记忆中的她,还是一名瘦弱的、坚强的大学生。六七年前,刚刚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的任纪兰,遭遇不幸之灾,父亲因病去世,而母亲的精神病加重,有时连着三四天不吃饭不喝水,任凭任纪兰怎么变着法子给她做爱吃的饭菜都没用。
经过反复思虑,任纪兰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那个时候她没想过会有多少困难等着她,父亲离开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使她不想让遗憾再次发生。她在大学旁边的村子里,租下了两间小屋,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天,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要早早起来给母亲做饭、喂饭,再匆匆赶去学校上课。一次,任纪兰像往常一样安顿好母亲去超市买菜,临走时,她还对母亲说要给她买一双新鞋,等她回家时却不见了母亲的踪影。老师、同学、邻居帮忙寻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结果。
途中,他们意外发现几位走失老人,任纪兰没有因为母亲还没找到而不管不问,而是将心比心,将他们妥善安置好。终于在找到母亲那一刻,她泪流不止,那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喜极而泣。
为了让妈妈生活得更好,任纪兰兼职打工赚钱,日子虽然辛苦,但她对能和母亲一起生活很满足。母女俩最温馨的时光就是晚饭后,手拉着手在出租屋附近转一转,散散步、说说话。求学的日子就这样度过。
经过新闻报道,当年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带母上学的坚强,让很多人心疼。但今天我们更想说的是,她用行动回报社会的精神。
那一年,因为学费没有着落,任纪兰看不到求学的希望。时任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李振华,第一次来到她家,微笑着用一双温暖的大手把学费送到任纪兰手中。之后,大学四年每年暑假,李振华都会送来学费。
李振华,在沂源县是家喻户晓的名人。1953年年仅17岁的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故乡南京来到沂源支教,中间放弃转行、提拔、回城等照顾,一干就是62年,再未离开沂蒙山区。60多年来,他资助了2000多名贫困学生,由他个人完全供吃、穿、学杂费直到毕业的就有36人。
大学期间,任纪兰每当看到李爷爷的来信,就像看到爷爷那慈祥的目光,让她不再迷茫,整个心中充满了阳光。就这样,任纪兰在李振华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读完大学课程。那时她便暗下决心,将来要成为和李爷爷一样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把回报社会当作一种责任。
她兑现了自己当年的承诺。完成学业后,她放弃县城工作,考取了家乡乡村小学教师岗位,而这个岗位正是在李振华曾任教的福禄坪小学。
更让任纪兰终生不能忘却的是,当她欢欣雀跃地从新教师招聘考场跑出来,李爷爷竟然坐在马扎上一直在等她的消息。这一刻,任纪兰不听话的泪水滚落下来:“爷爷,我考上了,终于成了和您一样的人民教师。”
任纪兰感恩李振华,更以李振华为榜样,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带着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学校里有不少留守儿童,任纪兰对他们格外关心爱护,经常与孩子们聊天、陪他们游戏、到家里家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习惯、教他们感恩和乐观,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从她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起,就从自己并不高的工资里挤出钱,资助两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每学期开始都将助学金打到这两个学生的卡上,并格外关心他俩的学习生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任纪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长大以后我就变成了你”的诺言。
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使任纪兰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没想到灾难再度降临,相依为命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给任纪兰本就饱经风霜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可这个坚毅勇敢的女孩并没有一蹶不振,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任纪兰重新走上讲台拾起粉笔,继续全身心的扑在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
任纪兰说,细想一路走来的许多坎坷与磨难,是受到社会不计其数的帮助才走了过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成了心中不能割舍的责任,心怀感恩、踏实工作便是她唯一能做的。
新闻链接:“山东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激励全省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30名同志第24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