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临淄区凤凰镇东梧村的一处厂房空地上。网兜装好的玉米整齐地垛在木板搭起的简易防潮台上,种粮大户王希胜俯下身,用力揭开压在玉米垛上的塑料布,那股子劲儿,仿佛要把这几天阴雨带来的焦虑与阴霾一并驱散。“总算盼到晴天了!还得感谢村里、镇上,找了这么好的晾晒场地。”
今年,王希胜承包了东梧村27亩土地种玉米,眼看收粮入仓,预计亩产能达550公斤到600公斤。收获时节,连绵的阴雨却打乱了所有计划——原本该摊开晾晒的玉米,只能紧急打包存储,粮食发霉、发芽的风险一天天攀升。王希胜急得上了火:“这么多玉米,没地方晒可咋办?”
“种粮大户是粮食生产的顶梁柱,也是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带头人,绝不能让他们既受委屈又遭损失!”东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敬学了解情况后,当即组织人员清理村中的原电器维修点厂房。很快,4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厂区就变成了粮食晾晒的“临时阵地”。
此外,为帮农户们减少损失,村里一口气协调出三处总面积超7000平方米的晾晒储存场地,还开放了村内道路、敞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院的大门。“过秋过麦时节,想晒粮食的农户都能来,场地免费敞开用!”
还有一件让王希胜暖心的事。前些天,他把收割的玉米摊在路边晾晒,没想到雨越下越大。就在他手足无措时,凤凰镇副镇长岳志浩巡查路过,了解情况后,岳志浩一边火速联系附近的闲置仓库当临时储粮点,一边动员周边村民、召集镇上环卫所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临时抢收队。装载机加手工搬运,3个多小时的冒雨奋战,5000公斤玉米全部转移到仓库,避免了玉米霉变损失。
在凤凰镇,像王希胜这样被“搭把手”的农户还有不少。为保障抢收顺利推进,凤凰镇集中统筹协调了十多处晾晒点,让农户收割的粮食能及时摊晒;同时开放2处粮食烘干点,按成本价为农户提供烘干服务。针对困难农户,镇上还组织志愿服务队上门帮扶抢收,并加强农机调度和价格协调。此外,村镇两级干部还主动帮农户对接粮食收购商,推动粮食一次性集中销售,最大限度减少天气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管是副镇长牵头协调仓库抢运粮食,还是村支书清理电器维修场地作晒场,基层干部们正用“场地共享、人力支援”的组合拳,把一处处闲置空间变成了遮雨护粮的阵地,在阴雨天气里为种粮户撑起了一片暖心晴空,让每一粒粮食都有了“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