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地理学界泰斗:任美锷

摘要 我国地理学界泰斗,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人物档案 任美锷(1913年9月8日—2008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地貌学家、海洋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微信截图_20181012153800.png

我国地理学界泰斗,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

人物档案       

任美锷(1913年9月8日—2008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地貌学家、海洋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因缘际会,与地理相知相守     

出生商人之家的任美锷,智力过人。其父开设席庄,经营宁波特产的草席。他鼓励子女发奋求知,弘扬祖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任美锷阅读了张其昀编著的《高中本国地理》,书中论述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从此他开始对地理学发生兴趣。任美锷十分聪慧,被他的数学老师称赞为“读书像喝水”,少年时代便显示出非凡才华。他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英、法两门外语,毕业时可以用英文写出非常流畅的文章。1930年任美锷考入中央大学后选修德语,1931年还是大学二年级时就和同学李旭旦一起,将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学原理》一书翻译成中文出版了。     

在任美锷的一生中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位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李四光。1936年,第四届“中英庚款留学”考试举行,任美锷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留学资格。出国前三个月集训期间,时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担任他的导师。一天下午,李四光在办公室召见任美锷,询问他准备进哪所大学。是牛津还是剑桥?任美锷当时还没拿定主意。李四光见此情景,便主动说出意见来和他商量:“我看未必要选个什么名牌学校,关键是有个好的导师。你不是准备研究地貌学么?英国有个很著名的地质学家,叫贝莱(E.B.Bailey),他现在在格拉斯大学任教,我看你就去他那儿去,怎么样?”“那就听您的吧。”任美锷点点头,笑了起来。

2.png

任美锷

另一位对任美锷影响很深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1939年,26岁的任美锷学成准备回国,当时竺可桢正在主持浙江大学,便邀请他到浙大任教。任美锷接受邀请任职浙江大学史地系,翌年晋升为教授,年仅27岁。1972年,竺可桢在最后一次见到任美锷时,曾经感慨地说:“至今还没有一本篇幅适当的中国自然地理著作问世,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美锷为了实现竺可桢的遗愿,毅然执笔编写了30万字的专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该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地理学家重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地理专业重要教材,被认为是中国自然地理的代表性著作,已译成英文、日文和西班牙文出版。

一次会议,从“陆地”走向“海洋”    

1962年春天,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在广州羊城宾馆举行,周恩来、陈毅、聂荣臻亲自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报告。会上,一位海军领导同志恳切地说:“中国海洋科学很落后,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它,希望更多的科学家留心于此,一切听从祖国的召唤。”从那以后,任美锷“下海”了。    

1965年,海南岛某军港的整治工作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许多专家对该港今后是否会出现严重淤积现象而举棋不定。任美锷通过深入研究,在国内首先引用海洋地貌学的潮汐汊道理论,确定它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大胆否定了海岸潟湖内不能建港的传统观念。他认定此处航道水流急,经历了多年台风海浪依然畅通无阻,底部肯定不是泥土,而是卵石和粗砂,完全可以建港。部队官兵连夜打钻,钻上来的果然是卵石和砂石!第二天一大早,部队领导就对他说:你真神了!因此,任美锷受到了当时海军领导部门与国家海洋局的通报表扬。

3.png

任美锷考察四川与陕西交界处岷江峡谷所摄照片

“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   

“下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1979年,国家下达了全国海岸带、海涂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任美锷又挑起了江苏省海岸带、海涂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的重担,踩泥滩、穿芦苇、沐海风、喝咸水,整整5个年头。这次任务有70多个单位、1500多人参加,涉及学科领域30多个。任美锷不顾年迈,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海滩大多是长满野草的泥滩,一脚踩下去,淤泥会没过膝盖,要花很大劲才能拔起脚。由于疲劳过度加上营养不良,他在1980年患了视网膜剥离症,动了3次手术,1981年痊愈后,仍一直坚持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江苏率先在全国完成任务,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的调查达7万5千平方公里,不仅弄清楚了江苏海岸带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组合,而且提出了海岸开发规划设想,同时在水产养殖、滩涂改造方面取得经验。    

70年代末,任美锷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将“古海洋学”介绍到国内,推动了国内的古海洋学研究。同时,又先后从事江苏潮滩(潮坪沉积动力学研究、中国三大三角洲海岸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对黄河和黄河三角洲的影响及黄河与海洋交互作用研究等,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任美锷晚年更加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著书立说,献计献策。他常说:“我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在科学研究和支援国家建设方面,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

编辑:何海丽00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