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交警“百日攻坚” 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摘要 11月5日,淄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全省严重违法整治”和“全市电动车整治”双行动日为契机,在全市科学布设105处执勤岗位,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违法专项整治。

夜幕下,临淄区皇齐路上车流不息,一辆辆大货车呼啸而过。这条连接临淄与周边区域的重要通道,因货车超载问题突出,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点。11月5日深夜,临淄交警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锁定皇齐路货车超载违法高发点位,一场雷霆行动悄然展开。

身着反光背心、佩戴执法记录仪的民警辅警在重点路段严阵以待。行动中,一举查获24辆涉嫌严重超载的大货车。经检测,其中18辆货车的总质量超过百吨,属于典型的“百吨王”违法行为。这些“巨无霸”被依法查处,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

此次夜查行动是淄博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11月5日,淄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全省严重违法整治”和“全市电动车整治”双行动日为契机,在全市科学布设105处执勤岗位,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违法专项整治。

据统计,此次行动全市累计投入警力1374人次、警车303台次,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789起。其中查获酒醉驾77起(含醉驾23起)、超载56起、超员13起、涉牌涉证146起,以及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2497起,筑牢了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集中行动,严查酒醉驾行为

锚定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2025年10月至年底,淄博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0月份以来,全市共开展集中行动12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63万起,有效净化了交通环境。

整治行动中,不少群众的经历更凸显了酒醉驾的危害。家住临淄区的市民王女士回忆:“去年夏天,我老公下班骑车回家,被一名醉驾司机撞倒,导致右腿骨折,卧床三个月,不仅耽误工作,全家都跟着揪心。现在看到交警严查酒驾,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而曾因酒驾被处罚的市民李先生则现身说法:“现在不管什么场合,我都坚决不碰酒杯,也会劝身边人喝酒不开车。”

为精准防控交通安全风险,淄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分研中心深入分析近三年事故数据,明确重点违法、路段、时段等“五类防范重点”,并建立“警力随警情走”的动态勤务机制。11月3日,周村交警布控夜查。执勤民警发现一辆轿车在远处突然减速靠边,立即判断该车有异常。经查,该驾驶人涉嫌醉驾。面对驾驶人的不配合,民警冷静应对,一边用执法记录仪固定证据,一边安抚对方情绪,最终顺利完成处置。

同时,淄博交警持续保持整治高压态势,推动酒醉驾查处常态化、制度化。11月1日14时许,沂源交警在九东路张家坡附近执勤时,一辆三轮摩托车在接近检查点时突然减速,民警迅速上前对其进行控制,经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为270mg/100ml,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且该驾驶人并未考取摩托车驾驶证,其驾驶的摩托车也未按规定进行登记挂牌。经询问,驾驶人称最近农忙比较累,所以中午吃饭时“喝了一点”,以为“不要紧”,没想到被民警查获。

精准研判,数据赋能排查隐患

国道205线博山马公祠隧道路段,长距离陡坡接连转弯,曾是交通事故多发地。9月20日上午,一辆重型半挂车在此下坡时突发制动失灵。千钧一发之际,路旁“失控车辆避险处”的指示牌指引司机驶入避险车道,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这个由淄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博山区大队设置的避险设施,已成功守护了20辆失控车辆的安全。

这一精准治理的成效,得益于淄博交警在隐患排查阶段的创新举措。在排查过程中,淄博交警创新摸排手段,利用无人机对实地踏勘的点段全部采集照片和视频资料,同时借助各类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点段及周边的交通状况,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化摸排。

在全面掌握隐患信息的基础上,淄博交警建立了严格的闭环管理机制。对于摸排出的隐患,实行分级分类处置:其中48处高风险点段纳入市级挂牌督办范畴;其余点段则通过多重渠道推进治理,对外通过报告政府、通报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对内通过加强路面管控、深化宣传教育、强化视频巡查等方式,确保每一个隐患都得到彻底整治。

从成功设置避险车道到隐患的闭环管理,淄博交警正是通过这样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的要求落细落实,逐步构建起全覆盖、无死角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此外,淄博交警“靶向施策”消除重点源头隐患。对客货运企业、二手车经销商等非客货运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交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及时消除隐患。截至目前,约谈客货运企业115家、非客货运企业3家,督促车辆检验20辆,注销21辆。严把危化品运输车辆登记准入关,有效防范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运输企业登记危化品运输车辆。

宣传引导,营造文明交通浓厚氛围

“大爷,您骑电动车出门可得戴好安全头盔啊”“大妈,这三轮车不能违法载人,多危险啊”……临淄交警将“流动课堂”搬到了农村大集,宣传民警刘洪东用亲切的乡音,向乡亲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作为拥有22万粉丝的“网红交警”,他巧妙地将线上影响力转化为线下宣传力,用真实案例警醒村民。半日内,这场宣讲便吸引了200余人参与。张阿姨说:“听了这些,俺更得守规矩,不能给家里添负担。”

在周村区北郊镇陈套村,“骑电动车必戴头盔”已经成为村民出行的自觉行动。“前庄老李就是没戴头盔摔了,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受罪。咱们可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去赌侥幸啊!”说这话的是陈套村的交通宣传志愿者陈大叔。每当看到有人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他总会走上前去,用这样朴实无华的话语进行劝导。

这一变化,正是淄博交警持续推进村居协同治理的生动写照。淄博交警与各村居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培养像陈大叔这样的基层宣传志愿者,将交通安全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

同时,淄博交警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对辖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四轮车销售网点进行排查,严防违规销售非标产品、非法改装等行为;与教育部门联动,通过上安全课、班会等形式,借助“小手拉大手”,督促学生家长骑行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时自觉佩戴安全头盔,形成电动车文明出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

淄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胡波对记者说:“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离不开全民参与。我们坚持以‘精准宣传’为目标,聚焦重点隐患问题加强宣传警示,达到‘曝光一起、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宣传效果。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