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韵悠扬,匠心筑梦。历时5天的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淄博经开区会场)于9月9日正式落下帷幕,这场集展览展示、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技能大赛等于一体的陶瓷盛会,再次展示了淄博作为“江北瓷都”的产业实力与文化魅力。
从质感细腻的高端建陶精品到绿色智能的建陶创新技术,从大咖云集的行业论坛到沉浸式的建陶应用场景体验,中国·江北瓷砖博览交易会和第二十届中国(淄博)陶瓷代理经销商峰会暨第六届中国(淄博)家装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家参展企业、8万余款新品发布,接待参观市民及采购商7万人次,达成意向合作金额18亿元,为淄博经开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这座“中国陶瓷名城”续写了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崭新篇章。
展会现场,人头攒动,交流氛围热烈。各地采购商聚焦展墙上的创新产品与特色品类,与销售人员就产品规格、应用场景、工艺特点等进行细致沟通;参展企业则借此机会充分展示自身在技术研发、设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向客户推销产品,力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我们是第11次参展,每次都有新收获,今年展会期间已达成50余项合作意向,后续将持续跟进对接。”淄博京齐力建陶有限公司(下称:京齐力)总经理王庆国向记者介绍道。凭借全省首条可同时混烧三种不同规格大板和岩板的生产线,京齐力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建陶领域的细分赛道中突破同质化、专攻差异化,产品销量逐年攀升。目前,企业的生产线正处于满负荷赶制订单状态。
除了本土企业,近年来持续在网络直播平台开疆拓土的牛角尖瓷砖也带来了优势产品和特色销售理念。“我们通过线上直播引流,线下洽谈对接的方式打通销售渠道,效果很好。这次参展也是希望借助展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企业的销售网络和知名度。”广东牛角尖陶瓷有限公司新媒体部负责人表示,陶琉会已成为链接全国市场的关键桥梁,为产能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纵观这场展会,不仅激活了当下的市场交易,更链接起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建陶产业从产品竞争向技术竞争、品牌竞争升级,成为引领淄博乃至全国建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持续为“中国陶瓷名城”的传承与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火热的购销场景热度不减,各类新品发布、技能大赛、经销商峰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也同样精彩纷呈。在2025南北陶业交流会上,来自广东佛山的15家企业与淄博本地建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南北协同、优势互补。
“现在淄博瓷砖在工艺上面越来越成熟,设计表达也更大胆、有个性,正在转变成一个有特性定位的产区。”“从行业趋势来看,瓷砖品类的丰富度会越来越强,可以建设集合店,把多个品牌和企业的产品集合于同一店铺,满足一站式选购,提升消费者进店率。”……交流过程中,既有对淄博建陶行业近年来强势崛起的肯定,也有对行业未来品类创新、渠道优化与消费体验升级的深度思考,为淄博建陶从“产区优势”向“品牌赋能”跨越提供了更多思路与方向。
事实上,在不少人的固有认知里,建陶行业仍是与传统、粗放画等号的产业。但这场陶琉会展示的种种细节,早已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如今的建陶产业已悄然迈入“精耕细作”的全新生产阶段。
统一科技的智能控制中心可实现复杂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过程管控、设备运维与诊断;狮王陶瓷推出“一片能打出火花的瓷砖”,深受市场好评。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摒弃了过去“重产量、轻品质”的模式,转而以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生产流程,用绿色环保原料替代传统耗材,让生产线从粗老笨重变得智能高效。展会现场亮相的绿色智能建陶技术,更直观呈现出行业的转型成果:从原料采购的数字化溯源,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温,再到成品检测的智能化筛选,每一个环节都透着“科技感”,既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让建陶生产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同频共振。
这种转型不仅改变了产业的生产形态,更重塑了产品价值——过去同质化的普通瓷砖,如今升级为兼具设计感与功能性的高端精品;曾经依赖“规模取胜”的产业逻辑,也转向了“技术驱动、绿色引领”的新路径。正如淄博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宏业所说,作为“北方瓷都”的核心生产基地,淄博经开区坚定不移发展绿色建陶产业,把推动建陶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正是这些顶层设计,加速推进了建陶产业向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兼具绿色优势与品牌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跨越。
千年窑火不熄,创新活力永驻。本届陶琉会不仅是一场产业的盛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蓄力。站在新起点上,全国建陶产业中的“淄博坐标”愈发清晰,它将以千年瓷脉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让陶魂瓷韵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