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父母看着我长大 我跟随父母成人

摘要 作者:王世福每个人都有家,有家就有父母。父母在儿女们的心里,都是至亲至爱、至高无上的。我的父亲是在十年前去世 ,享年81岁。我的母亲在二十年前去世,享年78岁。按理儿说,父母算是高寿了,去世也已经一、二十...

作者:王世福

每个人都有家,有家就有父母。父母在儿女们的心里,都是至亲至爱、至高无上的。

我的父亲是在十年前去世 ,享年81岁。我的母亲在二十年前去世,享年78岁。

按理儿说,父母算是高寿了,去世也已经一、二十年了。可是,每每念及痛失父母,我的心情还是难以述说。

1.png

我的祖籍是栖霞市亭口镇中村,父亲生于一九二九年七月十七日。听父亲讲,那时候我们的家境非常贫寒,父亲七、八岁就开始帮着祖父干农活。父亲曾在亭口镇解家口村小学上学,那个学校当时被称作胶东的“小抗大”。父亲十九岁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抬担架。解放后在亭口管区工作,先后担任过管区秘书,中村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书记。

父亲一辈子为集体操心出力,从无怨言。当大队会计的时候,经常工作到深夜,账目从来没出过差错。担任大队长、大队书记以后,以身作则。村集体的活儿带头干,出民工、义务工带头去。平时乐于助人,善于调解家庭矛盾。还有一手木匠、瓦匠、铁匠手艺,会编篓编筐。无论村里谁家有事,无论事儿大、事儿小,只要是找到父亲,他都会热心帮忙,从不推辞。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性情耿直。父亲因为当着村干部,在“文革”中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帽子。行动受到监视,家也被抄了,批判父亲的大字报贴滿大街小巷,在批斗会上还被造反派打了三巴掌。那时,我们兄妹几个年纪还小,面对那个时代无所适从。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得知父亲挨批斗,在家坐立不安,担惊受怕,直到父亲回到家里才放下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父亲才得以平反。

父亲遭受到伤害,并没有弯腰低头。在父亲平反以后,更加起劲地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父亲一如即往地对待那些曾经批斗过他的人,不打击报复,不给他们小鞋穿。即使有几个在批斗会场动手打过父亲的人,找上门来请帮忙父亲编篓、扇房,父亲都是爽爽快快地答应下来。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不记仇,不记恨,宽大胸怀,善待邻里,淳朴耿直中蕴涵着朴素的道德修养。

2.png

母亲的家在栖霞市亭口镇寨山夼村,生于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母亲家境十分贫穷,没有上过学,是在解放后参加文盲补习班学了点儿文化。

母亲嫁给父亲,一辈子为了老王家操持。忠心耿耿,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心地善良,是传统的、典型的温柔娴慧女性。母亲孝敬长辈,侍奉丈夫,疼爱儿女,省吃俭用,勤俭持家。饭菜捡孬的吃,衣服补了又补。做家务活起早贪黑,从不说苦喊累。为了养家,母亲也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刚刚分田到户的时候,母亲矮小瘦弱的身子拉过犁、锄过地。为了贴补家用,母亲没白天没黑夜地编织手工花边。

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很伟大。母亲一生吃苦受累总是埋在心里,总是自己扛着。父亲得病那些年,脾气火爆。不管父亲发多大火,母亲都能忍着。自身患高血压,时常头疼头晕,还坚持为父亲洗衣做饭。我想起这些,就心疼不已,止不住的要流下眼泪。

3.png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六人。记得奶奶还健在时,一家九口全靠父母在生产队挣工分养活,生活非常艰苦。上世纪六十年代遭遇自然灾害,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吃树叶和野菜充饥。一家老小穿的衣服鞋袜,全靠母亲手工制做。为了让我们兄弟姊妹能够在春节穿上新衣裳,整个腊月母亲都要在煤油灯下赶做到凌晨。

以前,每当我听到或是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只是隐隐体会到一种悲哀,进而感到一种惋惜,不由地喟叹一声“人生无常”。但是,很快也就归类了陶公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而父母的离去,却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特别是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自己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即便是再高明的医生,再珍贵的药物,也是难以医疗救治的啊!

在父母离开我的这些年里,我会时常想起他们。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田。我害怕节假日的到来,每到这时,我对父母的思念就会锥心刺骨、殷殷不绝。半夜里会梦见,吃饭时会想起。梦见了,想起了,就会止不住地流下眼泪。

父母的一生很平凡,父母的一生很要强。与命运抗争,与遭遇拼搏,与艰苦为伴,与助人同行。因而,父母又很通达,很乐观,很知足,很幸福。一生相伴,一生耿直,一生向善,一生无悔!

父母看着我长大,我跟随父母成人。小时候,父亲带着我一起上山搂草,一起下地劳作,一起春种秋收,一起串门走亲戚。每到夜晚,父亲盘腿坐在炕头,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喝着小酒,很滋润,很高兴,与家人一直拉呱到深夜。我就是再劳累、再犯困,也要硬撑着,崇拜地看着父亲的面容,着迷地听着父亲的讲话。那些话里,都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母亲一直是默默地操持着家务。每天忙完了一日三餐、鸡鸭猪牛,接着就忙活一家人的缝补浆洗、淘粮推磨。每天晚上把各种活计收拾就绪,便坐在炕上编织花边,靠女红手艺变卖些零钱贴补家用。我曾牵着小毛驴和母亲一起去姥姥家,我曾替母亲挑回淘洗干净用来磨面的麦子,我曾帮母亲到村中水井担回生活用水……

4.png

我还记得,当我从果园里带回自己舍不得吃的苹果,双手捧着递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满眼的慈爱,满脸的高兴,满心的愉悦。我们兄弟姊妹长大以后,再和父母一起过年,我们在厨房里忙碌着,父母坐在炕头看电视。那份亲情,浓郁得醉人心脾。一家人围在饭桌吃菜喝酒庆团圆,共同举杯酒敬祝父母健康长寿,那种愉悦欢欣,那种轻松惬意,那种温馨挚爱,真的会永生永存、永远镌刻于记忆深处。

父母老了,儿女大了。虽然工作在外,远离家乡。隔三差五,我们还是要回家看看。买上一些好吃的,买几件新衣服,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高兴。回到家,好像是回到了父母的领地,为父母捶捶背,给父母洗洗脚,剪剪指甲,挠挠痒痒,拉拉呱,聊聊天。看到父母脸上洋溢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就满口答应着父母过些日子再回来。

父母是天底下最疼爱儿女的人,儿女也要做天底下最体贴父母的人。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不懂父母之爱。如果做不好,迟早有一天必定会后悔。父母尚在也许感触不深,独自行走在人生归途,那种滋味未必能够咽得下去啊!

谁的父母都不容易。都经历过一生的坎坎坷坷,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也许生活的苦涩有三分,父母却甘愿吃十分。也许人间的甘甜有十分,父母却只想尝三分。父母多吃苦,是为了让儿女少吃些苦。父母少享受,是为了让儿女享甘甜。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不能重复。如果能够从头再来,都会争着抢着做相对完美的儿女,也就再没有痛心疾首懊悔不已的儿女。最好还是时时珍惜,事事珍重,世世珍爱……

5.png

个人简介

王世福,栖霞市亭口镇中村人。服役20年,两次荣立三等功。1990年转业,在淄博市国土资源局任办公室主任、统征办书记。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被评为优秀复退转业军人,所领导的单位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编辑:何海丽002

上一篇:失败又如何

下一篇:金风玉露一相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